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二手書店的繁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傅月庵。攝:梁小島

香港的二手書店一隻手能數完,一海之隔的台灣,就遍地繁花。一座台灣島,到現在已有90多家二手書店,書目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但他們最大的共同點,都是空間明亮,環境乾凈,置身其中有如和老友敘舊的親切。到底,台灣二手書店的生存土壤是怎樣的?在環保為文化企業的首要發展趨勢下,對舊物的再次利用,成為二手市場復興的契機。

借台灣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的「獨立書店」講座活動,記者向前台灣遠流出版社副總編輯傅月庵先生取經。他現為台灣知名二手書店「茉莉」的執行總監。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記者:您進入二手店的情況是怎樣的?是不是曾有過開二手店的夢想?

傅:不是,我是喜歡逛二手書店。我從15歲開始逛二手書店,逛著逛著,到我48歲的時候就有人來找我到二手店工作,我覺得那也不錯。那時候我在遠流出版社做總編輯,其實也做得不錯,因為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快15年了。我是很晚才出來工作。

記者:茉莉二手書店規模還不小?能夠介紹茉莉二手書店的情況?

傅:我們有5家分店。台灣的書店一般都是一開1、2家這樣,茉莉比較特別。書店和社會很有關係,社會發展到某一個時刻,它就必須要出現一種滿足社會需要的書店。比如1980年代,台灣讀者對舊式的書店不滿足了,就出了模仿日本那樣的金石堂書店。日本很早就是按照作家的姓名、出版社來擺作品。台灣書店以前不是這樣的,都混在一起。然後結賬的方式很像超市,就是把以前雜貨舖式的書店變成超市。到了1990年時,台灣的社會力量又往上走,大家又覺得書店太冷冰冰,店員除了結賬甚麼都不懂。於是誠品又出現了。

  不同書店形態的出現,其實是那個時代社會力的象徵。大概在2千年時,台灣隱約有一種需要,需要一種新的二手書店,結果茉莉書店就是在那個時候開了第一家。那家店其實就是稍稍裝潢了一下,那個老闆以前又在711工作過,就喜歡明亮、乾凈。舊書本收回來後,就擦得乾乾凈凈。一弄完後,大家忽然就覺得,二手書店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後來這就造成了台灣整個舊書店的硬體革命。大家都比書店誰漂亮。

其實二手書店,算是傳統出版的最末端,比書店還有後面。一般人會看不起它,像廢品收購站,但比如茉莉書店的老板就直截了當地承認,我就是要做環保。書不要那麼快丟掉,因為書的閱讀性是有階段性的,十幾歲的時候讀瓊瑤、三毛,但過了17、18歲就不會讀了,但還有後面的小孩子要讀啊。所以,一代代傳下去,書店就變成了一個平台。

另外,茉莉書店還與公益結合了,不是做那種古董書的收藏,像琉璃廠的傳奇,它做的是服務普羅大眾,延續書本的生命。在收書的過程中當然也可能收到珍版書,那茉莉就會上網拍賣,拍賣的錢就捐給慈善團體。到年底的時候,一般都是收舊書的時候。家裡不要的書,大家都清出來,如果茉莉書店認購了,每一本就算1塊錢,茉莉就捐給慈善團體。或者你拿了賣書的錢,也想捐出來,那茉莉就會再以1.3倍的價格捐給慈善。慈善團體開出收據,然後可以給書店免稅。

記者:像茉莉這樣的二手書店,台灣有多少?舊書店和新書店的關係怎樣協調?

傅:年初我們統計了一下,大概有90多家。台北最多,有30多家,還有一些陸續再開。在台大、師大附近形成了舊書店和新書店的聚落,那裡就有將近20家舊書店。

理論上,舊書店和新書店沒有衝突。因為新書店現在主要是根據排行榜再賣,他們的敵人是新書店和網路書店,他們賣的東西是一樣的。但舊書店每間衝突都不大,因為他們的書的來源只能靠收書,收到甚麼就賣甚麼。每個人收的不會相近,更何況舊書店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你收不到書的話,就要向同行買書了。這樣大家感情就很好,因為不知道你甚麼時候就要向同業調書啊,而且同業之間也會賣得比較便宜。

舊書店的這種生態,全世界都一樣,東京有神保町,北京有琉璃廠。

舊書店的生存優勢

記者:聽上去,現在的舊書店比新書店好像更容易生存了?

傅:現在是啊。大家都不怎麼去逛新書店了,因為每家賣的都一樣,但舊書店賣的就不同,還能找到你想不到的書。有些舊書店也有網路,有些人或者直接就在網路上開。有一種舊書店蠻好玩的,像台灣有雅虎奇摩,貨從哪裡來?其實就到各家舊書店去找,賣家知道了市場的行情,知道可以賣高價了,書店賣不掉,賣家就賣掉了。台灣很多學生做這樣的事情,靠他們對書的知識,靠信息的不對稱,生活也可以過。

記者:二手書有分主題書店麼?

傅:未來的趨勢可能會分主題,但現在基本都是甚麼都有。比如茉莉書店和社區結合得蠻深的,因為它開在台大附近。中午12點開門,學生出來吃飯,順便就來逛逛。到了下午3、4點,尤其是夏天,很多老人家睡完午覺,就過來吹冷氣,順便買些他們年輕時看的書。然後下班的時候,媽媽又會帶著小孩子來這邊看童書。還有上班族也下班了,過來買完書就走了。到了9點以後,一般就沒甚麼人了。

記者:有賣教材書嗎?

傅:有,我們有一家店就只賣大專用書,高中的不要。還有賣影音品的,CD、DVD的。

記者:香港不可能有二手書店的聚落?

傅:沒有,租金太貴了。香港的舊書店我幾乎統統都去過,今天有一個朋友帶我去尖沙咀的一間舊書店,在一個商場裡面。它大概是全世界最小的二手書店了,都不能兩個人同時進去,然後店主對我說,這麼小的地方租金是每月2,500元港幣,還在三樓。這很難做。就算香港比較有名的舊書店梅馨書店,它本來也是做新書,後來乾脆新舊書都有。

記者:能舉例說說您曾經收過的珍貴的書麼?

傅:這個蠻多的。像前不久過世的黃裳,他每一年做義賣都會簽一本他的書送過來給我們。還有古籍,比如康熙的科本,線裝書那種。另外,我們還買過一本,是胡蘭成寫的《今生今世》的第一版本,但不是叫這個書名,而是叫《今世今生》,因為這本書最早在東京印,他就請了一位日本的老先生幫他題書名,結果老先生就寫成了今世今生,胡蘭成也就算了。

記者:從出版社到書店,會不會覺得工作很不同?

傅:都是和書有關的,沒甚麼不同。我講過個笑話,以前出了太多賣不掉的書啊,造孽啊,現在剛好來補一補,以前製造新書,現在就想辦法賣掉舊書。

相關新聞
二手書店的繁花 (2012-11-28) (圖)
電子書訊:芝士─有生命的食物 (2012-11-28) (圖)
要刊書事 (2012-11-28) (圖)
王蒙 文學獎對於文學的意義有限 (2012-11-26) (圖)
書評:圖書館的陰性意象 (2012-11-26) (圖)
書介:快思慢想(軟皮精裝版) (2012-11-26) (圖)
書介:The Little Black Jacket: Chanel's Classic Revisted (2012-11-26) (圖)
書介:我是盧廣仲耶:100種熱血生活週記 (2012-11-26) (圖)
書介:闖關東的愛爾蘭人—一位傳教士在亂世中國的生涯 (2012-11-26) (圖)
書介:噪反Ⅱ:問與答 (2012-11-26) (圖)
徵稿啟事 (2012-11-26)
管謨賢:莫言創作背後的苦難 (2012-11-21) (圖)
N城記:北京/萊比錫.時代巨變中的無言痛楚 (2012-11-21)
要刊書事:The Newsweek《新聞周刊》12/12: (2012-11-21)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09/11: (2012-11-21)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網絡版)08/11: (2012-11-21)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電子版)10/11: (2012-11-21) (圖)
余世存的《大民小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12-11-19) (圖)
書評:記憶暫時收藏 (2012-11-19) (圖)
書介:CEO西服學——中國男士的必修課 (2012-11-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