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將於今日作別北京回國,正式結束為期2年零4個月的駐華大使生涯。對於這段短暫的政治生涯,他以「始於釣魚島,止於釣魚島」作結。
兩年前的夏天,日本決定起用這位熟悉經濟事務、但非「科班出身」的民間人士擔任駐華大使一職,頗有打「經濟牌」的意味,旨在用經濟熱度驅散政治寒流,緩解近年來風雨飄搖的中日關係。應該承認,在華兩年來,丹羽在促進中日合作上是非常積極的,他將不同於以往職業外交官的經濟思路和商業手法,運用到促進中日關係發展,其努力與貢獻有目共睹。然而,在商業領域長袖善舞的他,並未在政界實現抱負,大使任期內,兩國之間的摩擦和風浪一直如影隨形。正如丹羽自己所說,2010年夏天來華上任,9月發生中日撞船事件;兩年後,日本「購島」鬧劇再掀釣魚島風波,儘管他積極斡旋,盡力避免中日摩擦與衝突,努力維護中日關係大局,但是依然無法力挽狂瀾,直至最終因直言批評「購島」計劃導致黯然離任。
作別北京之際,丹羽說,有人稱中日兩國是鄰居,鄰居是可以搬家的,但是中日兩國搬不了家,因此必須友好。這是這位「悲情大使」的離別感言,可以看成是對未來兩國關係發展的希冀,也應是對日本當局的警醒。大使可以經常調換,但日本若不調整對外戰略,不改變一意孤行的對外政策,都將無益於達到緩和緊張局勢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