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專家指出,中日經貿關係走向一直與日本執政黨的政策方針息息相關。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經濟室主任張季風向本報表示,本月16日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將對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產生重要影響。日本新首相如能逐漸平穩過渡、修復中日關係,將有利於日本經濟走上回升軌道。
張季風指出,野田佳彥執政以來的兩個政治決斷,毀掉了自己乃至民主黨的政治生命:一是過於匆忙推行提高消費稅,直接導致小澤離去,造成民主黨實力削弱;二是缺乏對華交往的基本經驗,不顧最起碼的國際外交禮節,在釣魚島事件上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自民黨上台可能性大
張季風表示,從目前民調看,安倍晉三上台的可能性最大,但自民黨獲得半數席位是較難的,自民黨可能成為第一大黨,與哪個政黨組成聯盟是大選之後的關鍵看點之一。自民黨有可能再次與老搭檔公明黨合作,也可能與民主黨進一步分裂的一些人攜手,另有可能是與「第三極」勢力聯合。若與「第三極」勢力聯合,對未來中日關係走向的影響最難判斷。
張季風說,安倍在選舉期間曾發出「要在釣魚島派常駐公務人員」等一系列表態,如果當選首相是否會去實踐選舉語言,是另一焦點問題。如果他真的在釣魚島派遣常駐公務人員,將導致中日關係出現不可控局面,經貿往來也將無從談起。不過,料此事發生的可能性較小。
張季風指出,中日之間已形成了互補互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係,雙邊經貿合作成為中日關係的基礎。日本新首相如能逐漸平穩過渡、修復中日關係,有利於日本經濟走上回升軌道。
新首相須修復中日關係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李文也表示,日本的政治穩定、經濟增長和民意支持之間呈現較強的關聯性。強政府引領民意,在位時間長,能提出對日本長遠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政治理念和發展綱領,在位期間經濟實現快速或穩定增長。而弱政府一味迎合民意,一般只能提出具有短期效應的政策和發展計劃,執政期間經濟就會停滯不前。
李文指出,1991—2001年的10年間,日本換了7位首相。政治穩定性欠佳,令這一時期的「日本經濟是在一片沉悶的氣氛中度過的」,GDP年增長基本徘徊於1%甚至有數年負增長。而在2006年到2011年,日本5年換了6任內閣。同期,日本經濟增速明顯低於其他西方發達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