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電元旦加費 借節能賺到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中電和港燈宣布明年元旦起加電費。中電加幅達5.9%,高於本港通脹率之餘,每度電更首次衝破1元水平;港燈則加2.9%。兩電加價,首當其衝的是高電量用戶,以港燈為例,用電超過5萬度的「超級用戶」,電費有機會上升3.2%。不過,兩電均指有措施協助高電量用戶節能。至於用電量低的住宅及中小企,在是次加價方案下受惠較多,兩電均推出多項優惠措施(見另稿)。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今年當局已要求兩電提早提交加價協議,以便雙方可就加幅商討,達到市民接受的方案。黃錦星承認,兩電已賺盡利潤管制協議中9.99%的利潤回報上限。

 中電和港燈昨日公布明年電費水平,淨電價加幅分別為5.9%和2.9%。為新界和九龍供電的中電,明年平均「基本電費」保持不變,每度電維持84.2仙,但「燃料價條款收費」由今年17.8仙增加至22.4仙,上升4.6仙。但中電向用戶提供「地租及差餉特別回扣」,金額即由今年的3.3仙減至明年的2.1仙,令平均淨電價由今年98.7仙增至104.5仙,增加5.8仙,令中電每度平均電價首次超過1元水平。

港燈加2.9% 仍較中電貴

 而為香港島和南丫島供電的港燈調升「基本電費」,由現時94.1仙提高至明年的94.7仙,而「燃料價條款收費」則由37仙增至40.2仙,令每度電淨電價由131.1仙增至134.9仙。雖然港燈明年淨電價加幅較中電的為低,但港燈每度電價格依然較中電貴30.4仙。

 兩電代表昨日出席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解釋加價理由。中電策劃及發展總監蔣東強表示,淨電價上升由燃料成本上升所帶動。中電早在1973年簽訂的崖城天然氣,每單位僅需6美元,但由於崖城天然氣開始枯竭,中電早前已從南中國海引入短期的天然氣供應,每單位價格已升至14美元;未來從「西氣東輸二線」引入的天然氣價格將按現時的國際天然氣價格訂定,而現價格已升至18元至21元,更為崖城的3倍。

稱燃料成本漲 非加不可

 蔣東強補充,當局不斷收緊對發電廠的排放上限,亦對他們的成本構成壓力,又預告「地租及差餉特別回扣」將於明年派光,意味後年電價調整時,用戶不能再享有相關回扣。

 港燈董事總經理曹棨森則稱,受到物料價格、工程合約及其他成本上漲影響,港燈需要上調電費,但明年「基本電價」仍較2008年水平低19%。他又認為今次電費加幅溫和,較通脹為低,相信會得到市民接受。他又預計,明年燃料價格仍在高位徘徊,燃料開支亦會較今年輕微上升,故需上調燃料價格條款收費。他預計,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的負結餘明年底會下降至約5億元,強調港燈不會因此而增加利潤。

港府指把好關爭取降加幅

 雖然兩電為用電量低用戶提供節能優惠,但高電量用戶卻首當其衝。中電稱,一直有專責客戶服務經理,為較大量用電客戶提供個別的節能措施。例如機管局過去2年的客運和航班升降量增長逾10%,二號客運大樓又有新增商舖,但用電量只輕微上升0.7%;港鐵早前有多條路線通車,但過去4年用電量僅上升3%;亦有大型商場增加零售面積和延長開放時間,但用電反下降7.8%。

 黃錦星在會上表示,當局已在現有利潤管制協議下,盡力做好把關工作,兩電現時的加幅已較初時提出的申請為低。他又承認今次兩電已賺盡利潤管制協議中9.99%的利潤回報上限,但認為加價水平低於其他地區,加幅可以理解。

 另外,香港總商會發表聲明,指在整體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希望電力公司能更適當地考慮本地企業和市民的困境。至於有意見提出,商業用戶的電費採用累進的收費模式,總商會認為應經由社會廣泛討論。

相關新聞
習近平:破利益固化藩籬 敢涉險灘啃硬骨頭 (圖)
握市民手問生活 撫嬰孩臉逗開心 (圖)
習近平以身作則「八規定」 親民不擾民 (圖)
金管局單日兩入市共注資120億 (圖)
兩電元旦加費 借節能賺到盡 (圖)
海外華媒聚濠江 團結互信共發展 (圖)
有用因無用 莫言勝萬言 (圖)
匯控洗黑錢案 賠149億和解 (圖)
中大驗血「名偵探」 析DNA提早擒癌魔 (圖)
新疆劫機案3犯判死1囚終身 (圖)
京廣高鐵26日正式開通 (圖)
流動富豪移居亞洲 星洲勝港成首選 (圖)
全球權威測試 港童閱讀能力膺冠
簡炳墀大宅遇竊 失財物200萬 (圖)
特首:新東北成公屋「主產地」 (圖)
內地客買花膠 黑店宰客8千元 (圖)
海外看中國 「強勢進取」國家 (圖)
舖租狂加 米芝蓮食肆迫遷商場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