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16日電 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要「以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為中心」。
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提升到中心位置。此前,新當選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品質、可持續的增長。」
所謂「水分」,並不僅僅是指數據統計裡的水分,它還包含著更深更廣的含義,比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製造增長,不能通過重複建設來追求增長,不能濫用資源來堆積增長等。
在轉變增長模式方面,中國近幾年的努力已經顯現積極成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達到105.5%,其中消費又佔了內需份額的55%。隨著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醫保和社保問題的逐步解決,其巨大消費潛力的釋放是值得期待的。
加快城鎮化 釋放消費潛力
支撐內需增長的還有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城鎮人口剛過總人口的半數,按照發達國家城鎮人口比率都在70%以上的標準,中國的城鎮化尚有巨大空間。而每一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都對應著上千萬人口以及由此帶動的以十萬億計的投資與消費。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在論及中國發展的紅利時強調,改革就是最大的紅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共同服務體系改革,細數一下當前中國熱門的改革話題就會發現,這些領域無不屬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硬骨頭」,相關的改革複雜而艱難。而一旦這些改革取得突破,則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並使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得到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起被列為國家建設總佈局的五位一體,這也與經濟增長的品質與效益密切相關。多年的高速發展給環境和生態留下了欠賬,這種狀況將得到扭轉。
就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而言,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仍難有改觀。而反過來說這也是一種機遇——中國將更專注於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與效益,更注重於挖掘內生潛力,更致力於通過改革創新和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