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業建言:香港要繼續發放「東方之珠」的光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1]     我要評論

歐永偉會計師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梁振英政府提出「適度有為,穩中求變」,目的是要把「經濟的餅做大」,保持香港競爭力。當然,香港與內地毗鄰,與內地進一步經濟融合是必然的,但同時,當中亦會衍生不少問題,需要作出平衡及調節,早前梁振英特首向內地提出,暫停非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這是香港須考慮自身條件的一個例子。事實上,香港與內地的確能夠達致「雙贏」,只要我們能調整好心態,配合好國家的發展,香港這顆「東方之珠」,自然就能夠繼續發放我們的光芒。

 香港回歸以來,有種說法一直揮之不去。這種說法是香港最終會被內地的城市取代,而香港只能依靠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為國家對外的櫥窗。中央政府推出自由行,與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以至在香港炒作了一段時間的「邊緣化」、「被規劃」等,某程度都源於這種憂慮。其實,香港人從來都不是「伸手黨」,只要細心分析,可以見到中央政府推出有利香港發展的政策,大多是互利的,香港人要做好的,是把握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如何作出配合,並從中創造我們發展的機會。

中央對港政策 貫徹互利雙贏

 以往香港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策,已經過時。梁振英政府提出「適度有為,穩中求變」,目的是要把「經濟的餅做大」,保持香港競爭力。當然,香港與內地毗鄰,與內地進一步經濟融合是必然的,但同時,當中亦會衍生不少問題。例如內地49個城市實施了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政策,覆蓋了2.5億人。2003至2011年底,內地共有7852萬人次的遊客通過「個人遊」方式到香港旅遊,佔內地赴港遊客的53%。據統計,9年來赴港「個人遊」給香港帶來約3462億港元的直接旅遊收入。

 在帶來經濟好處的同時,亦為香港一些行業及地區帶來壓力,因此需要作出平衡及調節,早前梁振英特首向內地提出,暫停非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這是香港須考慮自身條件的一個例子。

 至於CEPA的安排,這絕對不單是支援香港經濟和保持其優勢地位的措施,同時對內地的開放發展也是極為有利,而真正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的互利,遠非十數億美元的貨物貿易所能比。事實上,內地的硬件和基礎設施,尤其在東部地區,有些已經不比香港差,但服務業就不如香港。通過CEPA開放服務業,引入競爭,對內地服務業發展也是一件好事。 

調整好心態 配合國家發展

 同時,CEPA客觀上亦加速了香港和內地在證券業和金融業關係的緊密化,比如香港的銀行開始從事人民幣存、匯、兌和信用卡業務。李克強副總理去年訪港期間公布一系列中央支持香港的政策措施,本身就是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合作,並把「十二五」規劃中支持香港的政策目標具體化和可操作化,以利落實。這不僅是為當時香港面對美歐債務危機衝擊和自身經濟社會深層次問題日益突出之際帶來「及時雨」,有利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突破,而且有助於推動國家的發展。其中,支持香港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一系列措施,不單是為了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是為了國家的需要,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具有「互挺雙贏」的性質。

 廣州的南沙、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橫琴,這些鄰近香港的地區都向我們的專業服務「揮手」,在可見將來,香港人到內地各省市工作,相信會變成常態化,這是香港服務國家,貢獻力量的另一種方式。甚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城鎮化發展,香港都積累一定的經驗,可供參考。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的確能夠達致「雙贏」,只要我們能調整好心態,配合好國家的發展,香港這顆「東方之珠」,自然就能夠繼續發放我們的光芒。

相關新聞
2012年是中國年 (2013-01-01) (圖)
專業建言:香港要繼續發放「東方之珠」的光芒 (2013-01-01)
港情港事:新政光萬物 厚情庇九州 (2013-01-01)
自留地:潮平風正 奮發進取—高歌健步迎2013年! (2013-01-01)
政經多面體:新施政報告應聚焦扶貧及住屋問題 (2013-01-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