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港人身份認同 何去何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7]     我要評論

 與全球五分四人口一樣,香港也曾有一段殖民經歷。殖民主義的本質是侵佔土地、掠奪資源及廉價勞力;而香港在殖民統治期間,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亞洲四小龍」。回歸15年,究竟香港人在「一國兩制」下對身份認同有何理解?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本土文化多元 「鴛鴦」可見一斑

 香港是一個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城市,雖然算不上擁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卻有自身一套獨特的本土文化。香港成為殖民地後,跟隨殖民者的教育、政治制度,學習殖民者的語言、風俗文化等,帶來文化衝擊,但同時也促使文化互動,中西文化從排斥、共容、融合,至最終轉化並提升成香港獨有的本土文化,從「鴛鴦」、「檸樂煲薑」等日常飲品可見一斑。

 此外,香港在開埠初期成為自由港,各國商船進出帶來各國文化;同時,不同地方的人或因工作需要而逗留,也為本地社會注入不同文化。時至今日,香港作為多元文化匯聚的城市,特別是飲食、宗教兩方面,最能表現文化的多元性。

 可以說,香港的本土文化,不是簡單一句「中國文化」或「西方文化」甚至「中西匯聚」能概括得到的,而一種文化的多元呈現,並以混雜性(Hybridity)為特色。

民生矛盾無阻愛國熱情

 正因香港擁有一套獨特的本土文化,「香港人」的身份鮮明。回歸後,「國民身份建立」變得越來越重要。值得留意的是,它從來都是一個互動而不斷進行的過程。近年,雖然雙非問題令兩地產生一些民生矛盾;但同時,在倫敦奧運中,不少港人支持中國選手,看見他們獲獎,會為身為中國人而自豪。不同重大事件都會改變港人的身份認同感。這種浮動不定的情況,就是回歸以來,港人對國民身份的最好形容。

 事實上,來到強調「軟實力」的時代,積極發展中國的文化優勢、培養當代國民的人民素質、維護自由開放的社會,都能讓香港人以「中國人」身份而自豪。 ■樊詩琪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教師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資深會員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驚現「速生雞」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非法賣「丸」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京廣高鐵遲到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日又換相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海泥造磚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置業如抽獎 (2013-01-07) (圖)
通識把脈:港人身份認同 何去何從 (2013-01-07)
緬甸外交:緬甸 小國大博弈 (2013-01-07) (圖)
概念圖:緬甸外交 (2013-01-07) (圖)
助老脫貧:長津長有長者長樂 (2013-01-03) (圖)
概念圖:長者生活津貼 (2013-01-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