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訪解放軍少將 著名戰略專家羅援:防範日本偷襲 作中型戰爭準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近期,日方一再挑釁令持續緊繃的釣魚島爭端再度趨緊,中日擦槍走火風險陡增。資料圖片

 從頻繁出動軍機跟蹤騷擾到不斷吹風要對華「射擊警告」,從聲言要「堅決保衛日本領土」到擴充軍備頻繁軍演。近日,日方一再挑釁令持續緊繃的釣魚島爭端再度趨緊,中日擦槍走火風險陡增。著名軍事問題專家羅援少將向本報指出,中國對釣魚島問題不能掉以輕心,須防範日本偷襲行動,中國崇尚和平,但絕不用和平做交易。日本若堵死談判之路,中國只能丟掉幻想,準備戰鬥,而一旦日本挑起戰爭,中國將會掌握主動權,並有必勝把握和實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中日是否會在釣魚島開戰,日前成為各方熱議話題。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近日在京接受本報專訪。他表示,中日在釣魚島是否「終有一戰」的問題,決定權不在中國,中國首先還是試圖用和平手段通過外交談判來解決爭端,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打之前,中國首先會佔據法理制高點、輿論制高點,我們會向世人揭露日本試圖將釣魚島爭端尖銳化圖謀,昭示只要釣魚島發生軍事衝突,日本肯定是始作俑者,中國是自衛反擊,「出師有名」、「出師正義」。

敢於打鬼 天下無鬼

 目前,中方已從海上的平面執法,變成了海空立體執法,從單純的海監船隊執法,成為軍民混合執法。在羅援看來,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漸地在奪取釣魚島鬥爭的主動權。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日本善於搞突襲,中國必須要提高警惕,防範日本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採取意想不到的非常規、不按遊戲規則出牌的偷襲行動。

 羅援指出,現在釣魚島問題不是中國挑起,而是由日本挑起的。如果一忍再忍最終只會使得日方得寸進尺。中國應該直面日本將釣魚島問題升級的做法,要「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做好應變準備,「敢於打鬼,天下無鬼。怯於打鬼,到處是鬼。」

主權不是換和平籌碼

 羅援強調,改善中日關係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中日是亞太地區的兩個政治經濟大國,合則兩利,鬥則俱損,但是中國的和平善意是有原則的,不能把中國的領土主權作為換取和平的籌碼。

 如果一旦出現戰爭苗頭,羅援判斷,中方應會先口頭警告,電磁警告,再火力警告,從心理上、戰場上、裝備上和氣勢上都震懾和壓倒對方,爭取未戰先勝。在這樣警告仍沒有遏制戰爭的情況下,如果日本敢打第一槍,中國就會毫不留情地打第二槍、第三槍,堅決進行自衛還擊,用聯合打擊火力,讓日本人了解到他的失將遠遠大於他的得。報復的怒焰將是不可遏制的,也是日本難以承受的。

不按日本人想像的模式打

 至於戰爭具體規模和形式,羅援認為,中方肯定不會按照日本人所想像的那種戰爭模式和所設定的戰場去打,中方肯定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怎麼打,打多大規模,怎麼結束戰爭,都會是中國說了算。

 「現在看來,中日間的軍事衝突應該會控制在擦槍走火的規模,但是要想將其控制在擦槍走火這樣的突發事件範圍之內,就要有中等規模戰爭的準備,只有做到有備才能無患。」羅援相信,中國肯定會從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大局出發,做到有理、有力、有節,戰爭的規模會控制在對中方有利,而對日不利的範圍之內,會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取最大戰略效果。

 羅援表示,釣魚島最終是用和平手段還是非和平手段來解決,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國一方。樹欲靜而風不止,目前日本頻頻將釣魚島問題升級,將局勢往戰爭邊緣化上推進,中國必須做好最壞的準備。他說,只有「有備」才能「無患」,只有「敢戰」方能「言和」。 這就是戰爭與和平問題的辯證法。

相關新聞
穗紀委本周組團赴港澳取經 (圖)
政協官員自願公開 一市領導五局座效仿 (圖)
從化市長郭清和涉違紀受查 (圖)
粵三市正推進財產申報
專訪解放軍少將 著名戰略專家羅援:防範日本偷襲 作中型戰爭準備 (圖)
中日軍力對比 中國整體佔優 (圖)
美不會為日當炮灰 中國需防其局部參戰 (圖)
整合海上力量 三位一體執法 (圖)
羅援簡歷 (圖)
日公明黨魁今抵京 倡中日軍機皆禁飛釣島 (圖)
海監船續巡釣島 要求日船即離 (圖)
《經濟學人》:中日滑向戰爭
日調查船赴南鳥島尋稀土 (圖)
菲外長承認:中國已控制黃岩島 (圖)
朴槿惠特使抵京 明晤習近平 (圖)
華為反擊美貿易保護 「受害的是消費者」 (圖)
鄧小平南巡21周年三之二 (圖)
鄧小平南巡送春風 改革開放一錘定音 (圖)
全版圖輯報道創先河 (圖)
南巡版面 收入本報報史館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