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去年11月,十八大在北京召開。要準確理解十八大報告,就需要置於「中國崛起」這個大歷史背景中。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也開始視中國為「利益攸關方」(Stake holder)。隨著中國的國力漸強,中國與美國及周邊國家的矛盾也開始凸顯。近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中菲黃岩島事件等問題頻生,這些問題因美國介入而顯得撲朔迷離。美國在亞太實行「再平衡」戰略,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加強美日、美韓等軍事同盟關係,似乎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形勢。在實力消長與動態調整的過程中,中國的國家形象不斷被西方所定義與「妖魔化」,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崩潰論」以至「中國傲慢論」,中國其實處於話語劣勢。十八大報告因應這些複雜的國際背景,提出很多新觀點、新論述,借此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新形象。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講師
作者簡介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與外交。出版英文學術專著《崛起中國的東亞地區政策:建構主義視角》和中文著作《北歐:這裡沒有窮人》。
概念鏈接:
新型大國關係(New Typ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Countries):新型大國關係是以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核心特徵的大國關係,是崛起國和既成國之間處理衝突和矛盾的新方式。去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中美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以走出大國衝突的歷史邏輯。新型大國關係核心的內涵是雙方和平共處,不發生軍事衝突,尋求在網路安全、全球治理等新領域開展合作。
海外權益(Overseas Interest):一國國民在國家領土之外所得到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包括公民海外權益、勞工海外權益、公司海外權益等。本國政府應與公民所在國協調配合,以獲海外權益保護。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一國政府通過文化交流、資訊宣傳等形式來影響國外公眾,以提高本國的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進而增進本國國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新干涉主義(New Interventionism):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出現的一種以人道主義和捍衛西方共同價值觀為藉口,以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為手段,以推行霸權主義和構築有利西方國際關係新秩序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新干涉主義正在西方以至全球日漸抬頭。在美國及其盟國的推動下,新干涉主義在理論上日漸完備,在行動上日漸機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提升軟實力 誓做文化強國
近代,中國一直大而不強。儘管中國已在強國路上邁進,但目前中國只能說是東亞地區大國,並非世界強國。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中國都慎談「強國」,因為這可能牽動西方恐懼中國的敏感神經。但十八大表示,中國要建設文化強國則意味深長。文化強國意味中國文化吸引力、軟實力的提升,不但不會擴大「中國威脅論」的噪音,而且還將有助減少其不良影響。
孔學院遍全球 弘揚傳統
近年,中國實行「文化走出去」戰略,在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舉辦「中國文化年」,在世界各地開辦孔子學院,中國的功夫、剪紙、京劇等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加強。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與美國、日本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國民的文明素質有待加強,插隊、闖紅燈、公眾場合大聲喧嘩等現象屢見不鮮。文化產業如對外傳媒業發展滯後。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強國建設的藍圖便是要全力改善這些局面。
古為今用 中西互通
文化強國建設需要中國提煉與發揚民族文化的精髓,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以古為今用。此外,還需要中國借鑒吸收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尋求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共通價值,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如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這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揚學術民主及藝術民主。(進階級)
天藍地綠水淨 共建美麗地球
「中國環境威脅論」對中國的國家形象造成很大負面影響。近年,中國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的意識日益加強。十八大報告中直接提到「環境」或「生態」的地方高達45處。
「五位一體」重要部分
生態文明並非新概念,但它作為「五位一體」的整體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入十八大報告中,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胡錦濤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十八大在「四位一體」的基礎上,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提出「五位一體」的整體布局。
十八大還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十八大指出,「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在改變中國生態環境安全的同時,中國也全力為全球生態安全作貢獻。這些論述回應「中國環境威脅論」,也彰顯中國對後人及世界負責任的精神。(基礎級)
軟硬兼施 力防外部干涉
黨報告對外工作部分的論述是展示中國國家形象的關鍵。關於對外工作部分的題目,十六大報告是「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十七大是「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十八大則改為「繼續促進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有學者分析,十八大的表述更人性化,中國從應與世界保持一個甚麼樣關係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對外工作,體現黨外交工作的一種思路轉變。
爭國際話語權 願同舟共濟
十八大報告提出國際形勢的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當中增加社會資訊化這個新特點。十八大報告還出現很多新觀點,如全球合作治理、發展中國家整體力量上升、支援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發揮更大作用、和諧世界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望、新型大國關係等。報告更重視中國公民和法人的海外權益,注重公共和人文外交,不僅要加強政府間關係,更要加強社會間關係,建立中國話語權。
整體而言,十八大報告還體現「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的特點。如對台工作中,報告指要防範外部勢力干涉。在對外工作部分中,也指出「決不會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對於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干涉主義態度更強硬。在「硬的更硬」的同時,報告還體現「軟的更軟」的精神,如指出「宣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與其他國家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摘星級)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解釋新型大國關係的定義。
2.參考上文,中國如何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試以十八大報告內容加以討論。
3. 中國在制定軟實力宣傳政策時應考慮甚麼因素?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4. 你認為「美麗中國」的目標在多大程度上能實現?參考上文,解釋你的答案。
5. 試討論十八大報告如何呈現中國形象和現況。參考上文,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十八大報告(全文),新華網,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 閻學通:《「十八大」後中國外交轉型的三變化》,互動中國,http://forum.china.com.cn/thread-2797046-1-1.html
3. 《專輯:中共十八大》,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cluster_ccp_18th_congress.s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預告:「回顧十八大報告系列二之二」將於下周三(30/1)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