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圖為中國海軍醫院人員訪問拉美。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
互利共贏
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在2005年已提出「和諧世界」的構想。對比十七大報告,十八大報告對和諧世界的論述更深化,更是貫穿十八大報告對外交工作論述的一條主線。黨報告對「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的判斷,說明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能性;對「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的論斷,也說明建設和諧世界的必要性;對「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的論述,表明中國如何從戰略與制度政策層面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思路。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講師
作者簡介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與外交。出版英文學術專著《崛起中國的東亞地區政策:建構主義視角》和中文著作《北歐:這裡沒有窮人》。
概念鏈接:何謂和諧世界?
和諧世界(Harmonious World)的提出,是內地建設和諧社會的國外延伸。面對西方「中國威脅論」的氾濫,中國提出和平發展道路,解答中國自身將如何發展的問題。隨著中國的崛起和大國地位的上升,中國還需解答自我國際定位及與世界關係等問題。在此背景中,胡錦濤提出構建和諧世界的藍圖。
新述國際政經秩序
和諧世界是黨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新表述。十七大報告指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應遵循聯合國(United Nations)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及共贏精神;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經濟上互相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及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互相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互相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互相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這些新闡述表明和諧世界具有更多共用安全意識、命運共同體意識、利他精神和責任意識。
外媒正面評價 國際普遍認同
十八大報告有一個新表述「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 」,這符合現實世界的實情。
2005年,和諧世界的概念一提出,很快進入國際議題設置中。美國《新聞週刊》、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等外國著名報刊均對「和諧世界」進行正面評價及報道。和諧世界不但影響國際媒體,還進入國際檔。2005年7月,和諧世界被寫入《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第一次被確認為國家之間的共識,並且逐漸進入國際法律檔。根據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08年在美國、日本、韓國、印尼及越南的調查,每個國家平均有9%至25%受訪者表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聽過和諧世界的概念。
國際社會對和諧世界的理解與中國所闡釋的涵義基本一致。美國政治學者沈大偉指出,和諧世界理念「強調中國將不威脅或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以此來試圖讓那些對中國崛起存在憂慮的人士放心,消除他們的疑慮」。不少學者認同中國建設和諧世界的目標,認為「暗示中國支持全球發展、自力更生和多邊主義」,其中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指出「建設和諧世界為人類描繪一幅樂觀的圖景」。
無政府狀態下難實現
和諧世界在日本、韓國都帶來對中國更正面的看法,並讓非洲、拉美地區變得更和諧。但是,一些學者對在無政府狀態下的國際社會中能否實現和諧世界抱有懷疑,尤其他們認為在不同制度的國家之間較難實現「和諧」。儘管如此,有關概念和目標獲得國際社會較大程度的認同,這也是十八大提出和諧世界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的有力事實依據。(基礎級)
培養「好內涵」 昂首「走出去」
根據十八大報告,落實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需堅持和平發展與開放戰略,處理好和平發展、改革開放與和諧世界間的關係。在具體政策層面上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推動政經改革:實現城鄉經濟平衡發展,建立反腐機制,有效應對群體性事件,為構建和諧世界提供堅實基礎。
建新大國關係:尤其是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加強情感投資,扭轉中美「信任赤字」,尋求中美亞太共同利益,坦誠分歧,彼此調適。
維護鄰國權益: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支援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積極支援聯合國、G20、上海合作組織等發揮積極作用。
尋求共通價值:從中西文化中尋求共通價值理論,必須從「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等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從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西方國際關係理論,進一步構建中國的和諧世界理論。
改進對外傳播:加快發展對外媒體及改進傳播方式,從對外宣傳走向對外傳播,增強對外國受眾思維習慣和文化特點研究等,致力營造有利和諧世界構建的公眾輿論氛圍。(摘星級)
中西共融 取長補短
和諧世界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和」的精神,同時也反映西方價值理念。理解和諧世界,可從中國傳統文化、馬列主義等論證和諧世界的理論淵源;建構和諧世界,則需中西文化取長補短。
互相尊重 衝突降至最低
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等思想,這種「和」的思想包含不同事物之間的平衡,不同事物、不同觀點的相輔相成,並因此產生新事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平」、「和諧」並非沒有矛盾和衝突,而是在一定秩序下,矛盾的對立面可相互轉化,進而產生新事物。因此,在國際關係領域中,國家之間可通過政治相互尊重、經濟相互合作、文化相互借鑒、安全相互信任把衝突降到最低。
中國學者對和諧世界的理論論證受到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挑戰。西方現實主義學派認為,「在無政府狀態的環境中不存在和諧狀況」。自由主義雖然認為國際社會存在合作,但合作是人為努力,這種自動和諧難以達到。但是,一般西方所認為的「和平」與「和諧」只存在民主國家之間,對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達到「和平」與「和諧」的狀態存疑。
《聖經》以人神關係為核心
其實,西方文明早已存在「和平」、「和諧」的價值理念。《聖經》認為,「世界本來就是和諧的,有著正義、秩序」。《聖經》中「和諧」概念的核心在於人與神之間關係的和諧。在此基礎上,擴展到人的內在和諧、人際和諧和世界和諧。這些都可為中國和諧世界話語提供理論支持。
因此,和諧世界的理論論證,不但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馬列主義吸取營養,也需容納西方元素。(進階級)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說明「和諧世界」這個概念。
2. 參考上文,解釋「和諧世界」與建立外交工作的關係。
3. 參考上文,試推測美國、日本、韓國和越南對「和諧世界」的立場和意見。
4. 你認為「和諧世界」概念在多大程度上能有助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話語權?解釋你的答案。
5. 中國要實現「和諧世界」,必須具備哪三大條件?試舉例加以討論。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和諧世界國際關係理論的哲學基礎》,求是理論網,2012-12-22
http://big5.qstheory.cn/gj/gjsdfx/201212/t20121222_201445.htm
2. 陶季邑:《美國部分學者關於中國「和諧世界」國際戰略的研究述評》,《國際論壇》,2009年第五期。
3. 《中國描繪人類未來積極圖景》,《環球》,2007年第二十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