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曹晨)2003年上半年,經歷沙士疫情肆虐,加上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令本港陷入低谷,經濟低迷,市道蕭條。為重振本港、促進與內地經濟共同繁榮發展,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支持本港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最先落實的是2003年6月29日於本港正式簽署、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貿易便利化等主要內容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其後更每年推出1個補充協定,不斷擴大、深化兩地市場開放領域。如今沙士已成為歷史,CEPA也已邁向第十年,不僅為本港提供龐大的市場和商機,也推動了內地的經濟建設及改革開放進程,為內地與港帶來強大經濟動力。
CEPA簽訂後,在貨物貿易方面,本港整體出口貨值由2003年時的17,424億元,增至2011年時的33,373億元;在零售方面,CEPA令本港零售額按年變動,由2003年時的-2.3%,飆升至2011年的24.9%。在2004至2011年間,本港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大幅高於同期整體發達經濟體約1.6%的增長率,也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近兩倍。
促中國經濟一體化
CEPA簽署9年,是目前內地簽署的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協議。它不僅成為本港重振經濟的重要推手,更將內地與港澳緊密聯繫在一起,它的簽署,有效減少和消除了港澳與內地經貿交流中的體制性障礙,它不僅是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國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重要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