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社署推出的短期食物援助成效顯著,截至去年12月,已惠及逾10.4萬有需要人士。有食物銀行獲政府增加撥款後,已減少派發乾糧,並為少數族裔度身訂造餐單,以提供更全面協助。另有食物銀行建議,政府應延長援助到8星期至10星期,並同時研究立法保障捐贈合規格食物商戶,若遇上問題食品出現,可獲免責。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早前出席活動時表示,當局關注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影響人士。社署2009年2月起,已委託5間非政府機構,在全港推行5個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為有需要人士及家庭提供「短期食物援助」。
為少數族裔訂造餐單
截至去年12月,該計劃總開支涉及逾1.3億元,惠及逾10.4萬有需要人士。他稱當局2011年10月已推出多項優化措施,包括以多種形式提供新鮮及冷藏食物,如街市、超市食物券、餐券,務求令服務更切合受助者需要。
獲政府增加撥款的食物銀行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表示,現已減少派發乾糧,改為派發超市食物現金券予受助人;同時為少數族裔度身訂造餐單,以及在節日加派應節食品,以提供更全面協助。另中心亦積極研究改善派發的食物類型,務求令受助人獲得更均衡的營養,
盼遇問題食物可獲免責
另一邊廂,有提供新鮮食物券及調味料的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建議,政府應把為期6星期的援助期延長到8星期至10星期,並同時研究立法保障捐贈合規格食物商戶,若遇上問題食品出現,可獲免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