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社科院昨日發佈報告指,內地有十省份達到了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其中京津滬三直轄市人均GDP超過12,000美元,儼然已能與國際上的「富裕國家」比肩。然而當日,北京再次迎來重度污染,不但PM2.5數值幾度瀕臨爆表,沙塵暴也驟然來襲,輝煌的經濟數據與「灰黃」的京城空氣,一起構成轉型期複雜中國的剪影。就連參加發佈會的社科院副院長李慎明也感慨於窗外渾濁的天空,在致辭時加入一段「題外話」,大聲呼籲「我們也不想讓子孫後代生活在這樣嚴重的污染當中,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應該想辦法考慮全局的宏觀戰略,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兩者相糾纏 發展困局難解
眾所周知,瀰散在中國多個城市的霧霾是高污染GDP的代價,與此同時,很多地方主官對GDP的崇拜亦如霧霾一樣揮之不去,兩者相互糾纏,成為當今中國經久難解的發展困境。儘管人均GDP較之GDP更能看出真實的發展水平、發展階段,但在粗放式增長的當下,中國人均GDP「含金量」亦非常有限,政府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GDP的貢獻度比較大,而GDP的核算也沒有考慮環境污染、資源損耗等成本,因而人均GDP數據再漂亮,如果沒有合理地轉化成居民福利,甚至需要以居民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一切都是空談。
如今,霧霾嚴重時已經覆蓋大半個中國的版圖,包含中國所有重要經濟區,並且還在向大規模投資的新興經濟區域擴散;全球十個污染最嚴重城市,中國也赫然佔據七席。全國兩會之際,首都北京再度霧霾圍城,彷彿鳴響的刺耳警笛,加速喚起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我們希望參會的代表、委員能就反思發展模式、加快大氣治理等議題亮出真知灼見,積極獻計獻策,盡快實現國人擁有美麗中國的美好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