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盧文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我不會為梁特首護短。他對自己的僭建事件處理得不好,應該接受批評。然而,對梁振英進行不符合事實的批評甚至予以全盤否定,這就不公道了。明明是廣泛吸納包括反對派人士在內的不同黨派人士加入政府,卻被人指責為「任人唯親」;明明是預算案配合落實施政報告,卻被人說成是兩者貌合神離;明明是一個有為幹事的政府,上任後及時叫停雙非孕婦、打擊水貨客、擱置非深圳戶口「一簽多行」、推出「長者生活津貼」的落實方案、提出打擊炒風增加供應穩定樓市的政策措施等,但卻被某些輿論肆意貶低,全盤否定。連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也不得不站出來說,他所聽到各界對梁振英班子的評價,遠比部分傳媒的評論好。這也算是為梁班子說了公道話。當然,梁振英也可以對照社會上的不同意見自我檢討一下,在擇善固執的同時,能夠廣交朋友,多交朋友,包括工商界在內的各方面的朋友,以更好地吸取各種意見、凝聚不同力量支持特區政府有效施政。
「用人唯親」指責不符事實
有些人一再指責梁振英任人唯親,由問責官員到大大小小的公職任命,都是「梁營」中人,在用人上「親疏有別」。實際情況是,梁振英上任以來,積極吸納不同黨派、界別的人才,當中更不乏反對派人士或立場親反對派中人。例如,委任前立法局議員、出身反對派陣營的陸恭蕙為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過去以辛辣言辭抨擊特區以至中央政府而聞名政壇,梁振英毫不顧忌其政治取向,看重的正是其環保方面的識見。再如,任命前民主黨副主席張炳良出任房屋及運輸局局長。張炳良是公共政策學者出身,長期擔任房委會委員,對房屋決策駕輕就熟,梁振英也是看重其能力而委以重任。又如,有民主黨「大腦」之稱的前立法會議員羅致光,也被梁振英延攬為重要的扶貧政策「智囊」,出任扶貧委員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還有與反對派有深厚關係的平機會前主席胡紅玉,不但繼續獲梁振英委任為行會成員,更屢次委以重任,出任「德育及國民教育委員會」主席,等等。這些例子說明梁振英用人是不拘一格,唯才是舉,說梁振英只重用「梁粉」的批評是不公道的。
梁班子並非「無能」而是團結高效
梁振英上任以來,一直受到反對派咄咄逼人的狙擊,面對的困難相當大。從反對政府架構重組,到反國教、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甚至連援助基層長者的長者生活津貼也在立法會上遭到「拉布」。面對接二連三的爭議和阻力,經常出現多位問責局長一同出席記者會就政策向公眾「解畫」的情形。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更是經常出來為其他官員「救火」。有人就此指責一些局長「無能」,不能單打獨鬥,支撐大局。
其實,問責官員這種互相補位、互相扶持的表現,恰恰體現了管治團隊本身上下一心、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記得在董建華擔任特首的時代,因為剛剛回歸,公務員隊伍與特首的配合並不暢順。當時的政務司司長抗拒兩地經貿合作,令董建華施政受到掣肘,已是公開的秘密。梁振英政府施政高效,政令通行,證明了管治團隊本身上下一心、團結合作,公務員隊伍全力支持,共同應對困難,政策配合的程度比想像中高,值得外界肯定。
支持政府就是支持香港
任何不帶政治偏見人士相信都應該承認,梁振英政府是一個辦事的政府。新政府成立以來,積極回應社會訴求,推出了一系列市民最關心、與市民利益息息相關的措施,主動解決社會積存的種種矛盾。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共推出11項稅務優惠及一次性紓困措施,「派糖」共330億元,加上投放於提振經濟、優化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約600億元,政府額外撥款近千億元改善經濟民生。在約9個月的時間內,梁振英政府已經推出了一連串措施,成熟一項即推出一項,展示出迅速、高效、周密和「以人為本」的施政新風。
然而,梁班子的努力和成效,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反而被某些輿論肆意貶低,全盤否定。這對梁班子當然不公道。連張曉明主任也不得不站出來說,他所聽到各界對梁振英班子的評價,遠比部分傳媒的評論好,並重申中央對香港支持的方針堅定不移,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支持的決心堅定不移。
梁特首應廣交朋友 聽取不同意見
香港是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市民充分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有權以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梁振英政府的施政有不同意見,甚至有批評是很正常的事。不過,批評應該以事實為依據,出於善意提點政府施政,而非惡意的攻擊、抹黑,肆意倒梁貶梁,這些言論不但無助於解決社會問題,更會挑起更多政治上的爭議,製造矛盾對立。目前全球經濟前景晦暗不明,區域經濟競爭日益激烈,香港面臨的挑戰不容低估。梁振英身為香港特首,幫梁振英其實就是幫香港,幫香港就是幫我們自己。相反,梁振英唔掂,實際等如香港唔掂,香港唔掂即是香港7百萬人唔掂,這個道理社會應該清楚。支持梁振英依法施政,搞好香港,為的其實是7百萬人的福祉。
也要看到,社會上對梁班子的施政確實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梁特首與工商界和其他一些界別及黨派的關係也在進一步磨合之中。梁特首應更加積極主動廣交朋友,多交朋友,廣納民意,不僅要聽取不同意見,更要吸納採用有益的建議,令施政更貼近民情,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