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美譽的雲南,生物物種全國第一,彙集了中國60%的高等植物、59%的脊椎動物、70%的中藥材、60%以上的微生物。頂級生物科研機構彙集的雲南,也不乏中國一流的研究人才。優勢資源與先進科技有效結合,將成為雲南生物產業跨越發展的關鍵。1月召開的雲南省生物產業發展現場會指出,生物產業要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生物產業形態由傳統型提升為現代型、產品由低附加值提升到高附加值。
70%的香港人都知道田七,並將其作為日常滋補的良藥,卻很少有人知道田七又名三七,最好的三七產自雲南文山;90%的浙江人都聽說過石斛,並時常服用含有石斛的藥物用於清熱潤肺,卻很少有人知道最好的石斛出自雲南西雙版納;天麻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並被公認為最名貴的中草藥之一,卻很少有人知道最好的天麻生長於雲南彝良小草壩……
作為生物資源大省,雲南當之無愧。然而,原料豐富卻產品單一、初級產品雖多卻高端產品匱乏、產量領先卻產值滯後,卻是雲南生物產業「大而不強」的寫照。現在,雲南正以「轉型升級」為突破口,實現生物產業跨越發展,實現由資源型產業向優勢型產業的轉身、由產業大省到產業強省的轉變。
聚集產業 實現「四化」
「雲南生物產業要轉型,就必須引導生物產業向高端、高值、高新化發展,促進原料生產集約化、生物企業集團化、加工生產集聚化、產業發展集群化。」雲南省生物產業辦公室主任朱發順表示。
雲南目前共有生物企業6000多家,但企業分佈散亂、生產經營各自為政。在朱發順看來,建設生物產業加工園區,是有效途徑之一。他建議「雲南各地應根據本地生物資源特點和產業基礎條件,結合城鎮化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建設生物產業加工園區或基地,鼓勵和引導與生物產業相關的企業、人才、資金等向加工園區、基地聚集,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包裝、物流於一體的產業鏈,提升生物資源開發的產業化水平。」
據瞭解,1月9日,雲南已有29個生物加工區由省政府授牌創建省級生物產業示範基地。而雲南具一定規模的生物產業加工園區有50個,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製藥及現代食品加工園區等一批園區的建設,集研發、加工、銷售、物流於一體,有效地促進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向生物產業集聚,加速推進生物產業工業化進程。
科技引領 提質升級
雲南不乏頂尖的生物科研機構、生物技術和生物人才,生物產業的研發成果,在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生物產業提質升級方面成績斐然。
在這方面,花卉產業為其他生物產業樹立了成功樣本。據統計,全國花卉新品種85%以上出自雲南。而截止2011年,雲南省生物企業研發機構達到171個,研發人員1197人,擁有專利583項,有74項科技成果通過省級以上部門鑒定。
這些研發機構在提升企業產業鏈和產品價值方面作用明顯。光明食品集團雲南石斛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將核心基地作為種植示範,在滇東南、滇南、滇西南帶動農戶種植,注重技術跟蹤服務,成為公司的原料基地和第一生產車間,在深加工產品的基礎上開發出了鐵皮楓鬥、顆粒沖劑、超細粉片、石斛飲料等高端產品。天士力帝泊洱銷售有限公司花了7年時間,利用現代中藥的領先技術對普洱茶展開全面研究,推出了飲品領域「全新品類」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
但是,科技成果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真正靠科技引領實現提質升級,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員楊崇仁分析認為:「科研機構的課題研究與市場脫節;一些企業科研支撐力度不足,對科技創新的認識不夠,忽略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必然過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朱發順亦指出「企業應該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研發合作,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推動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打造品牌 增進影響
目前,雲南45件中國馳名商標中,有26件出自生物產業領域;已註冊和初步審定的52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有50件源自生物產業領域;1177件雲南省著名商標中,50%以上來自生物產業領域。
而作為雲南生物產業的「最大品牌」,高原特色農業實現了跨越發展。2012年,雲南糧食總產量實現10年增產,咖啡、橡膠、茶葉等農作物種植面積均居全國第一。與此同時,雲南農產品出口額繼續保持西部省區第一,香港的花卉有1/2來自雲南,蔬菜有1/3由雲南供應。
儘管如此,雲南的生物產業仍以原料生產為主,在一些偏遠的原料產地,產品營銷主要以擺攤設店為主,制約了產品的廣泛流通與價值提升。
對此,朱發順建議:「生物產業的營銷應該引進網絡、拍賣等現代化方式,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就以拍賣的先進方式,成功推動雲南花卉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