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雲南省16州市中有15個城市,或支柱產業有其一在礦產,或重點培育產業在礦產;雲南約3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有10家超過3成為有色金屬等礦產企業……礦產,是雲南傳統工業的核心構成之一,也是雲南在新時期謀求「跨越發展」和「產業興省」必須破解的核心命題之一。近年來,雲南礦產從內部資源整合、提質增效起步,「在本土做大實力」,到引入央企、世界500強,「在中國做強競爭力」,到攜手海外資本,「在世界做響品牌」,三步曲漸次走來,旨在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資源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斯 昆明報道
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迅速擴大,進口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凸現。在這樣的背景下,雲南省強調節約與保護礦產資源,加快礦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就是要建立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經濟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為目標,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其核心是「以小謀大」。
首部曲 整合資源強實力
作為西南地區的礦產資源大省,享譽「有色金屬王國」的雲南早在「十一五」初的2005年,即開始全面整頓礦產資源開發,按照一礦一主、有序統一、規模開採的原則,開展了對重要礦產資源的整合,培育壯大雲銅、雲錫、昆鋼、雲天化、煤化工等一批產值超百億的大型礦業集團公司,使之成為各類資源企業的中堅力量。
3年之後的2008年,雲南完成了對金、錫、鎢3個礦種的整合。全省已探明保有資源儲量中的74%錫資源集中到了雲錫集團,60%的銅資源集中到了雲銅集團,64%的鉛鋅資源集中到了雲冶集團、金鼎鋅業公司和祥雲飛龍公司,71%的鐵礦資源集中到了昆明鋼鐵公司和祿豐德鋼公司,50%以上的磷礦資源向雲天化、南磷集團、龍蟒集團集中,初步實現了優質資源向優勢骨幹企業集中。
同時,雲南各州市通過開展礦區整合,使礦業權數量不斷削減。通過整合,礦業權08年即減少了783個,礦山企業「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改觀,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的問題得到解決。大中型礦業企業的資源保障能力和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實現大企業高效能與礦產資源整合的良性循環。
二部曲 引入大企業強競爭力
07年10月,世界500強企業韓國SK Netwoks株式會社與昆明崛贏礦業有限公司就勘探開發雲南已探明資源儲量達14925萬噸的特大煤礦達成合作,這被當時主流媒體喻為「足以震撼雲南省煤礦產業」的攜手,旨在挖掘礦產資源潛力。該會社資源能源本部長薑珍秀表示,將盡全力幫助雲南發展煤化工產業,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而合資公司的最終目標,是成為雲南省煤炭行業具有影響力的上市公司。
與昆明崛贏礦業一樣,雲南許多地方同樣把「礦產資源蛋糕做大」的期望寄予引入超大企業,引入國際資本。文山州委書記納傑日前對本報記者表示,文山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需要有效而合理的整合。對此,文山州將全力引進大型企業,同時以一個產業限制2家企業參與來確保整合的有效推進。
三部曲 攜手海外資本做強國際品牌
春節前的2月1日,雲南上市公司馳宏鋅鍺公告顯示,公司啟動了收購自然人李曉明女士持有的玻利維亞揚帆礦業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權並對其進行增資。
馳宏鋅鍺成立於2000年,於2004年4月在A股上市,是中國百家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之一,也是雲南第一家被列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企業。業內人士分析,具備採、選、冶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公司鍺產量約佔世界產量10%的馳宏鋅鍺收購玻國礦業公司股份有助於進一步優化公司所屬礦山資源,以優質產品強化其歐美、大洋洲和東南亞國家市場。
與馳宏鋅鍺一樣,此前2008年金融危機時,雲南多家大型礦產國企欲加大境外投資力度,但後因融資難、匯率風險大、投資收益下降等原因,一些項目在危機衝擊下而擱置。雲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盧光盛此間指出,去年首季雲南企業對外投資情況來看,在緬甸投資超過了7000萬,在老撾投資也到了2300萬,其投資的領域主要即集中在礦產、電力等行業。
據雲南省商務廳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雲南對外實際投資71037.8萬美元,同比增長24.5%。其中,礦產開發行業達6937.5萬美元,佔比9.7%,而入滇央企仍是雲南境外投資的主力軍。分析指出,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雲南本省企業目前畢竟實力有限,為此,已擁有大量優勢礦產資源和較高中國市場份額的雲南礦業企業,紛紛選擇攜手海外資本共同投資境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