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徐海煒)特首梁振英在上任後,即全面加強諮詢委員會功能,並在施政報告中一口氣提出10多個委員會,協助研究多個熱門問題。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新特區政府正就諮詢架構進行改革,目的是希望改變各諮詢委員會過去僅「睇吓文件、俾吓意見」、由上而下的諮詢方式,而目標是讓各諮詢委員會成員都可以主動去做調查和研究工作,包括實地考察,並能提出最後的共識建議。
梁振英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包括房屋、人口老化及扶貧等香港面對長遠問題,並利用多個新舊諮詢委員會展開研究。身在北京的羅太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透露,特區政府局諮詢架構正進行改革,主要為兩個方向:一是希望有多些各方面的人才,並在配對上做得好一些;二是希望諮詢架構不只是附和式、由上而下的諮詢架構,而是能夠主動提出意見以至社會共識建議的平台。
發揮社會力量推動變革
她解釋,過往很多時候,諮詢委員會的成員都認為自己只是兼職,在討論政策的也缺乏完整的相關數據去參考和支持,「很多時候是有文件睇完就評論幾句」。
羅范椒芬憶述,在梁錦松任財政司司長時的教育統籌委員會時,自己正擔任教育署署長,委員會並不單是純粹接收特區政府給她的議程或文件,然後就提供意見,而是會主動「落手落腳」,包括有關界別中的持份者去研究、解決問題,還會就某些課題一起到學校作實地考察,及進行焦點小組研究等。她認為,這種做法才能真正發揮社會的力量,推動社會的變革。
她認為,未來的諮詢架構成員應對所屬委員會「要有Ownership,覺得這件事是我的」,成員都要落手做研究,包括考察和小組調查等,並提出最後的共識建議。
吸更多有心有力年輕人
為此,羅范椒芬提出,諮詢架構應該大膽地起用一些有理想、有心有力的新人,包括吸納更多年輕人,及各界別的專業人士。她坦言,政府的人才庫有很多人,但在委任時,很多局長和常任秘書長都會找一些自己相熟的人,因此兜兜轉轉、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人,「我們應該大膽起用一些有理想的、有心有力的新人,因為有理想的人想將理想變成事實,會積極落手落腳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