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表明,行政長官人選要符合愛國愛港標準。港區人大代表劉珮瓊表示,香港特區的首長不單代表香港,同時是中央任命的官員,一旦他不愛國愛港,甚至與中央對抗,根本難以履行特首的職責,「如果特首不跟中央溝通,即等於香港與內地割離發展,情況可以非常恐怖。因此,中央要求特首人選愛國愛港是非常合理,這個標準放諸世界各地也不應是一個問題」。
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表示,行政長官是特區之首,愛國家、愛香港是天經地義,亦相信任何一個在香港生活的市民,都不願意看到一個與中央不能合作的人當選特首的,「如果他不愛自己國家,市民又怎能寄望他當選特首後能夠和內地合作,他又如何幫助香港發展,如何為內地及港人服務呢?」
葉國謙指非政治僭建
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在報章撰文亦稱,反對派指摘中央官員提出的「愛國愛港」論,是為未來普選特首設立預選機制提供操作準則。但他重申,特首必須要愛國愛港並不是什麼新增的要求,更加不是個別反對派人士所說的「政治僭建」,自已故領導人鄧小平1980年代開始,一直以來,中央都反覆作出這種的要求。正如喬曉陽日前說,不能接受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這是中央一貫的明確立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指出,愛國愛港人士擔任行政長官,是普選行政長官的最低要求和底線,作為一個地區的首長,每個參選人都要宣誓效忠所屬地區和國家,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實施普選行政長官,亦是在「一國兩制」下實施的,因此行政長官人選不能對抗中央政府,是一最低要求。反對派如此大反應,或者是他們對民族國家觀念較薄弱。
吳秋北認同必然條件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坦言,特首愛國愛港是理所當然,「我相信普遍香港市民都認同這是必然的條件,如果有人對愛國愛港的要求也感到有壓力,這才令人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