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日前與建制派議員座談時有關普選問題的談話全文公開,其中明確闡述普選兩個「前提」得不到香港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是不適宜開展政改諮詢的。一語激起千層浪,社會各界體味熱議,而有反對派中人就此質疑中央無意進行政改諮詢。有政壇中人說,與反對派的說法相反,中央此次具體地提出普選「前提」,正是表明中央有很大的誠意,希望政改諮詢順利進行,「中央期望在普選諮詢前,香港社會可及早就這兩個『前提』達成基本共識,而非等到提出具體政改方案後,又回過頭來糾纏這些『前提』問題,結果只會欲速不達」。
有政壇中人點出,喬老爺這段談話中的關鍵詞是「前提」和「共識」:「其實,世界上任何討論都是有『前提』的,比如互相尊重,互相明白對方的立場,大家遵守同樣的規則等等,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討論就沒有意義,就不會有『共識』空間。」
政壇中人說,回顧以往香港處理政改問題,每次都是在政府推出具體諮詢方案後,反對派就開始糾纏政改的理念和概念等問題,不斷用所謂「不符合普世價值」作為否定政府方案的理由,而罔顧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政治現實,結果大家在政改的基本理念和底線上出現嚴重分歧,甚至出現2005年政改中反對派捆綁投票,令方案流產。
「河水.西方花」頗堪玩味
政壇中人提醒,喬老爺談話中有兩段值得細細體味。一段是「既要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也要保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不變,這是對所有人的要求,更是對管理香港的人的要求」。政壇中人說,「河水井水各不犯」講了30年,香港多數人也認同,但反對派就是要「犯」,還把自己企圖與中央政府「你死我活」的言行打扮成「普世正義」,「如果普通市民對這種言行的不正當性沒有共識,怎麼能保證選出的特首不會公然對抗中央政府?」
第二段話是,「現在反對派就好像帶領香港市民遊西方花園,說這朵花好,那朵花好,都要採回香港,通通種到香港花園裡,要是不種,就是不民主。西方花園裡能種什麼花,是它們的憲法規定的,香港的花園裡能種什麼花,是基本法規定的,他們什麼都講,就是不講基本法的規定,你要是告訴他,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不能種這種花,他就說你不符合國際標準」。
政壇中人感嘆說,這段話確實可圈可點,道出了反對派不斷企圖以自己的意志誤導香港市民的政治現實,「這些年來,反對派一講普選標準,就是純粹到天上有、人間無的『一人一票』,除了這個標準,從來不講就算西方也有不同的普選模式。」
脫離憲制規範 難論普選模式
政壇中人說,世界上有沒有普世價值?當然有;但如何實現普世價值?就要看不同的環境,尤其是遵守法律的規定,「既然香港基本法有規定,如果不從這個小憲法的規定出發,討論普選模式,怎麼會有結果?」
政壇中人認為,中央這次在政府啟動「五步曲」、推出政改方案前就明示「前提」,其實是講明白一些以往被反對派歪曲甚至妖魔化的道理,「這些道理,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在制定『一國兩制』方針、起草基本法時就非常明確的,大家明白、認同這個道理,定下普選方案就不是什麼難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