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市建局在深水埗的兩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預計發展成本約23億元,將興建約270個中小型單位,預計2019/2020年度完成。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23億發展成本 2020年完成 料收購呎價8,00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市建局昨日啟動第二輪「需求主導」先導計劃首兩個重建項目,項目同處於深水埗區,分別位於通州街和九龍道,地盤面積共約2,200平方米,涉及251個業權,預計發展成本約23億元,未來將興建約270個中小型單位,預計2019/2020年度完成。至於項目涉及的天台業權糾紛,市建局考慮向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金(見另稿)。有測量師預計,是次收購呎價可達8,000多元,較早前地產商提出的呎價高出數千元。
市區重建局昨日刊憲,啟動第二輪「需求主導」先導計劃首兩個重建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其中一個項目是位於通州街270號至286號/桂林街1號至5號的通州大廈,建於1964年,地盤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時約有152個單位,涉及172個業權,發展成本約17億元;重建後可提供約190個住宅單位,將於2019/2020年度完工。
至於位於九龍道1號至3B號/僑蔭街1號至5號的項目,樓宇建於1959年,地盤面積約600平方米,現時約有56個單位,涉及79個業權,發展成本約6億元;重建後將提供約80個住宅單位,同於2019/2020年度落成。
財政並非計劃主要考慮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第二輪「需求主導」先導計劃共收到34份申請,有關申請每一個地段業權份數需達到67%門檻,地盤面積不少於400平方米,樓宇狀況亦要達到「失修」或「明顯失修」程度,但財政並非主要考慮因素。
同意重建比率71%及82%
市建局昨日已安排140多名職員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住戶數目和了解樓宇使用狀況;同時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市建局其後會向業主提出「有條件收購建議」,有效期75日。若項目收購建議獲不少於80%業權的業主接納,並獲得發展局局長批准,市建局便會與業主完成收購程序。若同意收購比率不足80%,項目則會中止。據市建局消息稱,通州街和九龍道申請計劃時,同意重建比率分別為71%及82%。
至於自住業主,市建局將按「7年樓」呎價計算作現金補償,或提供「樓換樓」選擇。吳先生一家於1982年購置通州大廈八樓一個住宅單位,現時一家六口於現址自住。他透露,曾有3間發展商在大廈洽談收購,每平方呎價(實用)由5,000元至6,000元。雖然多次收購均獲得大廈80%至90%業主同意,但發展商卻因金融海嘯、「發水樓」政策調整等原因,最後撤回收購決定。他期望是次收購呎價(實用)可達8,000元至9,000元。
測量師料呎價難有準則
資深產業測量師彭兆基預計,深水埗區內「7年樓」實用面積呎價約8,000多元。不過,但他補充,區內樓宇樓齡不是太舊,就是太新,「7年樓」數量並不多,確實呎價須視乎單位大小而定。
第二輪另外兩個「需求主導」項目,市建局預計於未來數個月內展開。而下一輪「需求主導」項目將於第二批項目展開後,於今年年中左右接受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