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防利用泵車將街喉的水泵上天台進行測試。劉友光 攝
——重返火場測泵房水壓 居民盼盡早除隱患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友光、杜法祖) 消防處昨日繼續調查鴨脷洲海怡半島四級火警中,大廈消防栓系統失靈原因,暫仍未能確定是否電力短路引致,已派員測試水壓收集數據,消防處助理處長楊鍾孝稱,當局會分析數據及會見證人,以盡快查明消防系統失靈原因,他否認消防員「不熟路」致消防車遲到阻礙救援,又形容只是「救火策略」令居民產生誤解。屋苑稍後將召開居民大會跟進事件,有居民指當局應盡快消除屋苑的消防隱患。
對於居民質疑消防員不熟悉屋苑車輛緊急通道位置,結果要繞路及至起火個多小時後火場樓下才升起雲梯射水,以及捨近求遠至200米外駁喉救火阻礙救援等,消防處助理處長楊鍾孝昨日逐一解釋,稱可能是「救火策略」令居民產生多重誤解。
他又指消防員並非「不熟路」,反而正因非常熟路,並為預留空間及消防設施供增援車輛使用,故一開始並未將大型消防車駛至火場樓下,及使用該處的街喉設施,而及後雲梯車亦選擇了最直接的通道抵達火場樓下。
指雲梯射水阻蔓延
楊鍾孝續稱,雲梯車自外牆射水並非救火主力,只為防止火勢蔓延上下樓層,而一旦射水入火場單位,會將火勢及熱力迫入屋內,或會危及在屋內救火的消防員和逃生居民。楊又指在雲梯到場前,其實早有消防員在大廈內救火救人,並不存在延遲開喉救火的問題,但由於大廈的消防栓系統失靈,消防員需改由地下拖喉上樓灌救,而在火警撲滅後已檢查過大廈消防設備,證實是消防栓系統故障,但未知是否電力短路所致,昨日已派員重返現場測試及收集相關數據,稍後會進行分析及會見證人,以盡快查明原因。
3輛消防車昨晨由海怡半島第十一座的停車場進入緊急通道,駛至前日發生大火的第十座樓下,10多名消防員進入大廈消防泵房,檢查消防喉及水泵運作,隨後由地下消防龍頭駁喉至大廈平台出入口,再駁喉上44樓天台消防缸,又由天台泵房駁喉至17樓起火樓層,以測試水壓和消防泵與消防栓運作,其間屋苑消防設施承辦商人員在場協助。
下周居民大會消防出席
另外,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及郭榮鏗將於周一(15日),聯同屋苑管業處舉行居民大會跟進屋苑消防設施問題,消防處亦會派代表出席。屋苑居民昨一致認為消防隱患應盡快消除,表示會寫信向管業處反映憂慮。其中第10座低層單位住戶,前日亦須走火的孕婦周太表示,管業處昨日已在大廈走廊多擺放滅火筒,又發通告通知住戶參加居民大會。
前消防處處長林振敏指出,他從事消防工作30多年,首次聽到消防泵水壓不足,他認為應調查為何消防泵會出現短路,以及承辦商的檢查是否足夠。
大火共有7人受傷,其中6人因傷送院,當中兩母女仍然因傷留醫,情況均「嚴重」,分別是39歲姓彭母親及其9歲姓吳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