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地裡有超過半尺的乾土層,根本無法下種,張兆圓老人急切盼望下場雨。
——逾500萬人受災 三成耕地長不出莊稼
自去年入冬以來,甘肅省大部地區滴雨未降,多個地方發生嚴重乾旱。最新統計顯示,全省66個縣區受災,受災群眾超過500萬人,近100萬人吃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面積712.8千公頃(約1,070萬畝),約佔播種總面積的三成,其中絕收11.3千公頃(約17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7億多元。本報記者近日深入白銀市會寧縣、慶陽市環縣、定西市通渭縣等多個重災區採訪,通過照相機和文字直擊當地民眾在旱魔煎熬下的無奈生活。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朱世強 實習記者 薛璞 圖:王岳、肖剛、任得元、陳羿舟
2013年4月10日,甘肅省會寧縣大溝鄉掌里村通往柏油馬路的一條鄉間土路變得無地下腳,像麵粉一樣的乾土層有近30厘米厚,農車、羊群經過時塵土四起。張兆圓家的農地就在這條路邊上,在他的記憶中,這是近10年來旱情最嚴重的一次,已經有近半年時間沒看見這裡降過一場像樣的雨雪了。
乾土層15公分 無法播種
古稀之年的張兆圓家中有31畝耕地,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旱情會持續如此長的時間。在他種植豌豆的農田裡,張老人俯下身子,用手扒開龜裂的土地,試探著土壤的濕度。「半個月前乾土層有10公分,現已增厚到15公分。」張說,往年這個時候,胡麻、豌豆的綠苗早已冒了出來,然而今年還沒有播種,已錯過最好的時節。
掌里村位於會寧縣北部,是典型的乾旱山區。對當地農民來說,現在最大的祈盼即是「等天下雨」。然而遲遲不肯降下的雨水,已迫使村裡多數農民外出謀生。他們說,等這裡下雨的時候就趕回來搶種。
再半月不下雨 無水可飲
而讓張兆圓最揪心的是,如果再有半月不下雨,他們將無水可飲。不過,無水可飲的情況已經在會寧縣多個鄉村出現。甘溝鎮田坪村的張宏如現在每隔幾天就要開著拖拉機到30公里外的水廠拉水。張宏如說,去年的冬雪和今年的春雨都沒下,現在全家人吃水很緊張,家裡已經不再考慮種地,還是吃水要緊。
此次旱情還殃及到了一些養殖大戶。掌里村的伏俊一原本有100多隻肉羊,由於一直不見雨水,他家的三個水窖已經枯竭,前不久,他不得已賤賣了30多隻羊。他說,「羊最怕缺水,一缺水就不長膘,以前每隻羊一天最少要喝掉10斤水,現在每天只能給餵5斤,由於消化不好,剩下的肉羊都很消瘦,估計也賣不了好價錢。」
去年攢下窖水 今來救命
今年春節過後,與伏俊一同村的張丙義一家外出務工,張家去年積攢下來的窖水便成了伏俊一每天餵羊的「救命稻草」。不僅如此,張家的這口水窖還緩解了掌里村一些村民的吃水問題。
會寧縣是一個十年九旱的地方,水資源奇缺,「年年有小旱,三到五年一中旱,七到十年一大旱」已成為當地的突出縣情。今年的旱情最為嚴重,已致該縣農作物28.3萬畝受災,無法下種耕地面積超過上百萬畝,有6.4萬人和2.2萬大牲畜飲水困難。
面對嚴重旱情,甘肅省已連續啟動提高抗旱應急響應,並通過確保農村飲水工程及管網正常運行、固定開放現有供水站點、延長供水時間、機動車運水等措施緩解旱山塬區人畜飲水困難,並開展改種節水作物、頂凌覆膜、病蟲害防治,幫助受旱群眾保土商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