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流失問題嚴重,據報道指,其中一個重災區為兒科病房,醫管局兒科護士流失率高達一成。筆者曾問過一些護理系同學,將來是否有興趣任職兒科護士,他們多認為兒科護士工作量大、風險高,所以未必是心儀發展方向。兒科護士其實又是否真的這樣難當呢?
兒童難表達 人稱啞巴科
記得有兒科醫生曾經說,兒科是「啞巴科」,因他們所面對的兒童病患,許多時候有口難言,只能表達出「肚很痛」、「很辛苦」,無法如成年人般具體說出病痛處。因此任職兒科護士其實是挑戰,若你能掌握當中技術並累積經驗,以後就算任職其他專科護士,也會事半功倍。
針在小兒身 痛在父母心
舉例說,兒科護士「一針見血」的工夫是很重要的。想想看,嬰兒及小童血管較細小,要認準位置其實需要相當經驗,若一針無法插到血管,受不了痛的小孩自然會哭出來。不過,針在兒身,其實痛在父母心,所以護士必須下苦工,多看、多練習,才能準確下針。
有了技術,也不代表能讓小朋友安心打針。有兒科護士同工說笑道,哄小朋友打針是複雜的心理戰,能以糖果「收買」已屬好事,有的要講故事、要讚他勇敢像超人、與他做手作、還要跟他跑了病房一圈才完成任務,有時真的會覺得心力交瘁呢。
與家長分憂 為他們打氣
兒科護士要照顧的不單是患病兒童,他們的家長也是需要照料的一群。因為他們會長時間陪伴孩童,聽見小朋友啼哭會心痛,卻又無法直接予以幫助,常因此感到無助,壓力也很大。護士雖然無法直接幫助他們,但其實可以為他們分憂,或教導家人一些基本護理技巧,甚至為他們打氣,讓他們明白並非只有他們孤軍作戰。偶然遇上一些人稱「怪獸家長」的,就是考驗兒科護士耐性的時候,要保持平和心態,嘗試理解父母感受,並讓他們了解你的難處。
只有善於觀察,有扎實護理知識與技能,加上熱愛兒童,方能當一位稱職的兒科護士。筆者建議護理同學如果考慮將來任職兒科護士的話,須經過這「木人巷」,之後對護理專業發展必定有所裨益。 ■東華學院護理及健康科學學系一級講師 甘婉菁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