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部分農民三餐不得溫飽。 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今日香港
每逢佳節,親友聚首一堂,少不免會大吃一頓。但正當本港及歐美等已發展地區食衣豐足,吃剩餸菜習以為常之際,部分發展中國家農民的收入卻嚴重不足,不得溫飽,成千上萬的人長期受到饑餓及營養不良困擾。
本港耕地少人口多,加上地價昂貴,越來越依賴進口食物。現時,本港每天都要輸入大量蔬菜和肉類,而這些都是發展中國家農民的辛勞成果。到底本港每天接受多少進口食物?剩食問題如何嚴重?國際社會有沒有良策?下文將作探討。 ■丁天悅
新聞背景:港人日浪費食物3,600公噸
每逢節日,吃剩餸菜情況經常發生,而大部分剩食都會淪為垃圾,造成浪費。聯合國估計,正當全球有約10億人口營養不良之時,卻有三分一食物被棄掉。在本港,每日廚餘接近3,600公噸,佔整體垃圾約四成。亦有統計指出,每當婚宴,本港便有約25%食物被浪費。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近期發表報告指出,美國人每年浪費的糧食,高達全國總產量四成。據估計,美國人每年扔掉的農產品總值1,600億美元,每年約3,600萬噸食物被送往堆填區。以一個美國4人家庭為例,每年丟棄相當於2,200美元的食物。美國這種糧食浪費程度持續惡化,現時較上世紀70年代增加50%,浪費層面遍及整個糧食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概念鏈接:何謂糧食不安全?
糧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現象可以是長期、季節性或暫時,意指人們缺乏獲取糧食的穩定途徑,故未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食物,供應身體發展和滿足體力所需。導致糧食不安全現象的原因包括缺乏糧食供應、缺乏購買糧食能力、糧食分配不均等。全球有足夠糧食養活約60億人口,但每年仍有約800萬人因食物及營養不足而死亡,其中逾500萬更為5歲以下兒童。
概念鏈接:何謂食物權?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食物權(Right to Food)是基本人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表示,全球有逾8億人未能獲得足夠食物,出現飢荒(Famine)或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等情況。
因此,實現食物權不僅是經濟、道德及政治的迫切需要,更是法律責任。2002年,世界糧食高峰會(World Food Summit)通過制訂食物權指引,支持糧農組織成員國實踐,指引共有19項原則,就國家民主管治、經濟發展政策、法律、勞工、土地等多個範疇,建議如何配合達至所有國民皆享飽足的目標。全球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已把食物權寫入憲法,另有15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公約,明確要求締約國自行立法,確保其國民享有獲得足夠營養的權利。 ■參考來源:樂施會
地價貴農業式微 依賴進口菜肉
在全球化下,發展中國家農民與港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港人每天進食的蔬菜和肉類,都是農民辛勞的成果。香港人口急劇增加,加上地價昂貴,農業日漸式微。因此,香港越來越依賴進口食物,以供應700萬人口的日常需要(見表1.本地生產及食用量)。(基礎級)
貧國農僅1美元度日
現時貧富國家之間的貿易嚴重失衡。全球農產品貿易每年總值超過6,000億美元,但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額只佔整體三分一,當中非洲情況更差。此外,在全球25億農民中,有九成五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當中一半人每天只有1美元生活費。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是制訂和執行國際貿易規條的組織。世貿所制訂的貿易規條直接主導各國的經濟發展,影響世界產業結構。世貿於1995年制訂和執行《農業協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旨在促進國際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與增長,並於2001年開始對《農業協定》作出檢討。
《農業協定》對發展中國家農業有何影響,一直是國際社會的焦點,並引起廣泛爭議。2003年,世貿在墨西哥展開部長級會議,一名韓國農民在會場外自殺,藉以控訴世貿容許富國以低價向韓國出口農產品,影響韓國幾百萬農民的生計;而當年的部長級會議在《農業協定》上亦因未達成共識而陷入僵局。(進階級)
正反對對碰:
支持:發展中國家加入世貿後,得以開拓外國農產品市場,從而賺取外匯,幫助國內農民脫貧。
反對:富國透過世貿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衝擊貧農生計。
食援衝擊耕業 資金更解需要
饑餓是貧窮國家的長期夢魘,全球有約10億人口營養不良。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在1945年成立,為聯合國領導的國際組織。糧農組織作為一個中立論壇,致力令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平等相處,共同磋商協議,討論糧農政策;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發展現代農業、林業和漁業。
另外,部分富國、民間組織及國際組織均有向貧國提供食物援助(Food Aid),但方法多為直接捐贈食物。批評者認為,食物援助未能有效消除饑餓問題,只會加深貧國對外援的依賴,從而阻滯國內的農業發展。此外,部分食物援助計劃在執行時,因缺乏效率而致效果不彰。因此,有國際救援機構呼籲,只有在受助國糧食嚴重短缺,或本地糧食市場無法運作等極端情況下,食物援助國才以捐贈形式向受助國提供直接的食物救援;在其他非緊急情況下,援助國應把食物轉化為資金援助,令貧國因應其需要,購買糧食,以減輕國內農業所承受的衝擊。 ■參考來源:香港漁護署、聯合國糧農組織、樂施會(摘星級)
辭彙鏈接:
糧食不足 Food Insecurity
.飢荒 Famine
.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
.食物權 Right to Food
.世界人權宣言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世界糧食高峰會 World Food Summit
.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農業協定》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食物援助 Food Aid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描述香港生產和食用蔬菜及肉類的情況。
2. 你認為有甚麼原因導致題1所述情況?試舉兩項並加以說明。
3. 參考上文,分析全球的食物浪費現象。
4. 與其他已發展地區比較,香港的食物浪費問題嚴重嗎?解釋你的答案。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全球化不但衝擊貧國農民的生計,也造成更多食物浪費」這個說法?參考上文,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人太多 糧太少?》,樂施會,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resources.php?cat=9&id=29
2. Hunger, World Food Programme,http://www.wfp.org/hunger
3. Photo Brings Somalia's Famine to the Front Page, NPR Social Media,http://www.npr.org/blogs/pictureshow/2011/08/07/139025921/photo-puts-somalias-famine-on-the -front-page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