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鐵票價新制 6月加幅微降至2.7%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張炳良表示,政府在檢討機制時已在各種考慮和需要之間取得適當平衡。莫雪芝 攝

——考慮市民負擔 與盈利狀況服務表現掛u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港鐵今年車費加幅昨日揭盅。行政會議通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的檢討結果,現時用作票價調整幅度的方程式將繼續維持,但用作扣減加幅的生產力因素數額,則由原機制的0.1%增至0.6%,令今年港鐵調整幅度由原機制的3.2%下調至2.7%,新票價將於今年6月生效。新機制同時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按港鐵的盈利狀況和服務表現提供第二程優惠。港鐵亦會改善現時月票模式和增加新票種,減輕中長途乘客的車費負擔。

 港鐵和政府就票價調整機制昨日完成檢討工作,並獲行政會議通過檢討結果。新機制繼續採用現行產生票價調整幅度的方程式(表一),即(0.5×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動)+(0.5×工資指數的按年變動)-生產力因素,但今年起5年的生產力因素數額則由原先的0.1%,大幅增至0.6%。今年港鐵加價幅度則會由原機制的3.2%,下調至2.7%,將於今年6月生效。港鐵預計,約80%乘客每程加價3毫或以下。

參考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

 新機制又照顧市民的負擔能力,會參考「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若機制運算後的加幅多於「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的按年變動率,港鐵將提供兩年的「負擔能力折扣」,當中首年提供的折扣將為加幅和「家庭每月入中位數」的差額,翌年折扣則為首年的一半。而由於去年第四季的「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按年變動率(+5.5%)大於票價加幅(+2.7%),故今年毋須啟動此機制。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公布檢討後的票價調整機制時表示,新的票價調整機制和相關安排會發揮四大作用,包括:擴大現有票價調整機制的考慮範圍,以包括港鐵公司的盈利狀況及服務表現,以及市民的負擔能力;新機制在保留直接驅動的方程式之同時,加入上述三項因素,填補了單靠方程式調整票價的不足。新機制亦回應了市民的合理訴求,讓市民可分享港鐵的經營成果;同時維持港鐵作為上市公司的財政穩健,並顧及其企業社會責任。

新票種減中長途客車費負擔

 新措施要點包括:直接驅動的方程式會引入客觀透明的方法去釐定當中的「生產力因素」;為照顧經常乘搭港鐵的中長途乘客的需要及負擔能力,港鐵同時全面提升月票及相關優惠,推出一系列新票種安排(表二);無論日後直接驅動方程式的計算結果如何,該年的票價加幅均不會高於「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的按年變動,以照顧市民的負擔能力;「利潤分享計劃」為回應市民就港鐵盈利的關注,港鐵會根據公司每年基本業務利潤表現撥出一筆款項,設立「票價優惠賬戶」用作提供第二程票價優惠;及設立「服務表現安排」,就港鐵超出其控制範圍的嚴重服務延誤施加罰款,罰款會放進「票價優惠賬戶」,以第二程票價優惠的方式回饋乘客。

 港鐵主席錢果豐則認為,新機制是公開、透明和容易理解,又不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而票價亦會與整體經濟情況掛u,並可令港鐵有足夠資源渡過不同經濟周期。他形容,新機制是一個公平、同時達致平衡各方的方案。

學生半價轉乘優惠續維持

 對於新機制可限制港鐵加幅,但會在稍後時間追收加幅,消息人士表示,港鐵作為上市公司會有自己的營業方針和財務支付。所以若在經濟情況改善時向市民追回早前少收的加福,並非不公道的做法。

 消息人士又稱,今年票價加幅為2.7%,預計向為港鐵帶來3.6億的額外收益;但計算港鐵提供的各種優惠後,實際加幅僅1.1%,帶來的額外收益僅1.4億元。而學生半價、轉乘等恆常優惠,現時每年開支已達18.6億元,未來亦會繼續維持。

相關新聞
港鐵票價新制 6月加幅微降至2.7% (圖)
直接驅動方程式下今年港鐵票價調整幅度(表一)
港鐵新系列月票優惠詳情(表二) (圖)
議員彈小修小補 無引入行會把關
明年推「都會票」 30日坐40次
八達通搭單程 六月起無「著數」 (圖)
利潤抽成加罰款 撥票價優惠賬戶
與利潤掛u的車費優惠計劃(表三)
港鐵服務延誤罰金安排(表四)
港鐵加價市民反應 (圖)
各界促議員挺修規則阻拉布 (圖)
梁振英:莫影響基層生計 (圖)
曾鈺成研程序 依法「剪布」
網民諷「人力」社民連如綁匪
范國威加入拉布提7修訂 (圖)
特寫:王國興:爭全民退保非「零和」
反對派死撐 保留拉布權 (圖)
葉太:「佔中」損港穩定發展 (圖)
張志剛:普選特首天空海闊 (圖)
張學明:「佔中」違法違規違例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