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錦燕)檢討多時的港鐵票價調整新機制昨日正式「出爐」,各界對新機制有不同意見。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新機制只屬「小修小補」,不滿機制沒有引入行會把關。關注團體則不滿港鐵坐擁龐大盈餘下仍然加價,建議機制應以港鐵的盈利水平為首要考慮因素。但有經濟學者則認同新機制,指港鐵需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
陳鑑林:港鐵延誤罰款微不足道
在新可加可減機制下,港鐵票價加幅由3.2%減至2.7%。新機制亦會擴大考慮範圍,包括港鐵盈利、服務表現及市民承擔能力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鑑林對於新機制能加入多項新元素表示歡迎,認為能夠在一定程度下減輕市民的負擔。但他指出,港鐵延誤超過31分鐘,只罰款100萬元,對於港鐵來說是微不足道,冀政府與港鐵能夠再檢討有關方面事宜。
鄧家彪:擁過百億盈利不應加價
身兼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委員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此次調整只屬「小修小補」,未能平息市民對港鐵「賺大錢」下仍然加價的不滿。「港鐵坐擁過百億元盈利,『賺到盡』,根本毋須啟動加價機制。」鄧家彪又認為,港鐵所給予的優惠具限制,市民不能完全受惠,望港鐵在提供優惠上表現出誠意。
前九鐵主席、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對新機制表示失望,他不滿新票價機制,沒有引入由行政會議審批來把關,認為加幅應降至2.2%才合理。他又指,港鐵的地產項目賺取巨額盈利,故需要承擔更大社會責任。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就認為,在港鐵去年盈利過百億的情況下,只撥1億5千萬給票價優惠賬戶,百分比少得可憐。他建議應規定如港鐵盈利超過50億,則不應加價。
但經濟學者林本利則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在新票價調整機制下,港鐵仍要加價,是由於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尤其港鐵不少開支用於員工薪酬,認同新機制的調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