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93年4月27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以民間名義公開進行的最高層次的會談。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左)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右)在會上握手。 資料圖片
20年前的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兩岸兩會領導人(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首次「汪辜會談」,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從高度對立走上和平協商的轉折點。
20年過去了,汪辜兩老均已仙遊,作為首次汪辜會談的重要親歷者,時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的唐樹備,及時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邱進益,披露了一段塵封多年的「秘辛」,道出當年兩會是如何排除萬難,促成這次歷史性會談的。
唐樹備:經濟交流協議 拉鋸最長
據中新社25日電:「如何爭取達成兩岸經濟交流的協議,是1993年4月汪辜會談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作為當年會談的重要親歷者,時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的唐樹備透露,就兩岸經濟交流,他和時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經過三次預備性磋商,雙方仍無法取得共識。會談期間,他甚至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最終延長一天,才達成兩岸經濟交流的協議。
「根據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大陸方面積極倡議舉行汪辜會談,重點就是希望推進兩岸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唐樹備說。
磋商早期 海基會不提經濟
據唐樹備回憶,1993年4月上旬,時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邱進益應海協會邀請,來北京與他就汪辜會談舉行第一次預備性磋商。當時,海基會對兩會協商的定位是「民間性、事務性、功能性」,重點是「事務性」。海協會則提出應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重點是「經濟性」。經過會談,雙方達成的八點共識中,第一點就確定:「雙方均認為,汪辜會談是民間性的、經濟性的、事務性的、功能性的會談」。
海基會秉承台灣當局的意旨,提出要與海協會簽一個單向的保護台商投資的協議。海基會堅持只允許台商對大陸間接投資、不開放台商對大陸的直接投資;在間接投資方面,也拒絕承諾取消在投資項目和金額方面的諸多限制。同時,海基會還拒絕開放大陸企業對台灣投資,也不願取消對進口大陸商品的限制。
鼓勵投資 保護台商在陸權益
唐樹備回憶道,「我當時提出,大陸方面鼓勵台商對大陸的投資,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為此已經頒佈了行政法規,並願意聽取海基會和台商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台商投資正當權益的保護,但台灣方面應當開放台商對大陸的直接投資,逐步取消對台商投資大陸在項目、資金額上的限制,並同意開放大陸企業對台灣的投資,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逐步取消對進口大陸商品的限制,同意大陸工商界人士訪問台灣。」
「我和邱進益經過三次預備性磋商,雙方仍無法取得共識。」唐樹備說,儘管如此,雙方在加強兩岸經濟交流的大方向和經濟交流應本著互補互利的原則方面卻有共同點,但在具體文字表述以及與這個議題有關的一些內容表述上,仍有一些分歧。
延長會議 經濟交流達共識
後來,經汪辜二老同意,決定汪辜會談延長一天,唐樹備和邱進益率領各自的代表團,經過幾個小時的共同努力,雙方各有堅持、互有妥協,最後終於取得了一致。這就是列入《汪辜會談共同協議》中的如下文字:
「雙方均認為應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雙方同意就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及相關問題、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等問題,擇時擇地繼續進行商談。」
「雙方同意就加強能源、資源之開發與交流進行磋商。」「促進科技人員互訪、交換科技研究出版物以及探討科技名詞統一與產品規格標準化問題,共同促進電腦及其它產業科技之交流。」
「儘管上述協議,由於李登輝的破壞,並未在兩會間得到執行,但當時確實鼓舞了廣大台商絡繹不絕地來大陸尋找施展才能的新天地;同時標示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岸關係以加強經濟交流和合作為重點的方向,指明了『互補互利』是兩岸經濟合作的基本原則。」唐樹備說,「這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