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在《中國經濟周刊》上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如果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源融資比例,據測算,明年將首次出現資本缺口405億元(人民幣,下同),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萬億元。
至2017年累計缺口1.66萬億
劉士余在文章中指出,近5年來,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20%,資本消耗年平均增長則高達25.8%,商業銀行通過外源性融資方式補充資本約1.33萬億元。他預計,在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源融資比例的前提下,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萬億元;如果利潤在現有水平上下降30%,則資本缺口在2014年達3,836億元,在2017年則累計達2.82萬億元。
來自上市銀行的一季報顯示,根據銀監會新的資本管理辦法計算後,除工商銀行一季度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略升外,其他四大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都較上年末下降不少。其中,農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1.98%,較年末下降103個BP,核心資本充足率9.27%,下降33個BP;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69個BP,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40個BP。
須有效監管影子銀行防風險
此外,他還提到,目前影子銀行提供的資金基本還是在實體經濟當中,如果影子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落後產能,或者一些資質狀況不佳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能會產生比較大的風險。同時其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一些交叉性金融產品容易滋生跨市場的風險傳遞,因此在鼓勵金融業務多元化的同時,對於影子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監管。他認為,在現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格局下,亟須建立並完善對影子銀行監測責任明確、由一行三會與財政部門組成的監管協調機制。
加速債市發展 有利資源配置
文章亦表示,未來中國債券市場將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債券市場容量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同時金融產品創新將引領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尤其是市政債、資產證券化和結構性產品(如CDS)等。而城鎮化是中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最大的內需潛力,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劉士余稱,建立可持續的市場化的城鎮化融資機制,必須鼓勵以城鎮化建設未來收益為支撐發行市政債。
另外,中國要完善服務重點不同、競爭性的、多層次的銀行體系,給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就應積極發展社區銀行、小銀行。而要防止道德風險,必須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退出機制。因為小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如果風險處置機制和監管力量不到位,可能會形成新的風險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