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美麗陜西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栗鄉茶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鎮安茶山春曉美景

 「霧鎖千樹茶,雲開萬壑蔥。」推開一扇悠悠的歷史之門,我們會發現,古老的鎮安縣曾是一塊與茶緊密相聯的神奇寶地。

 鎮安多山,是秦嶺山脈一顆碧綠的明珠,自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山勢縱橫交錯,河流眾多,是南北方的交匯處,南北氣候共存,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溫暖濕潤,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長,年降水量和平均降雨量大。加之土壤成土過程短,石礫、沙礫含量大,鎮安成為優質茶葉生長的最佳環境,鎮安象園茶則因品質上乘聞名一時。

鎮安素有中國「板栗之鄉」之稱,栗茶相間,使茶葉具有栗香味。由於遠離工業污染,空氣清新,茶葉吸天地之靈氣,凝日月之精華,造就了茶葉湯色清亮,香氣高,耐沖泡,富含硒,栗香味等特徵。著名作家賈平凹品飲「象園霧芽」茶,欣然為之題字。

 據傳,鎮安老街柴坪,當年曾是商賈雲集的水旱碼頭。安康、漢中乃至武漢的客商渡船通過漢江、洵河來鎮安西部,一度生意往來頻繁。陸路上,鎮安古道號稱中國又一條「絲綢之路」,是古金州通往長安的必經之地。山裡的蠶絲、茶葉等特產運出山外,換回鹽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茶聖陸羽在《茶經》的開篇就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鎮安隸屬巴山一角,是中國茶葉的重要發源地,唐朝時期就被列入中國八大茶區之一。在古絲綢之路上,在茶馬古道上,依稀飄蕩著鎮安茶的餘香。

 追溯鎮安茶的歷史流源,有說是漢朝王莽追劉秀的那個時候開始種茶的;有說是清順治元年,劉氏從安徽帶來的。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但是,這些都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據西晉詩人孫楚在《出歌》中說:「薑、桂,茶、荈出巴蜀。」還有陸羽《茶經》記載,鎮安茶起碼也有1500多年的歷史。只是那個時候種茶完全是滿足自己飲用而已,或者是少量的交易。製作也純屬民間小作坊,「小打小鬧」沒有形成氣候。鎮安廟溝發現的一棵距今500多年的罕見古油茶樹,有力地佐證了鎮安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雖然說,油茶用以搾油,但同屬山茶科。

 歲月更迭,世事滄桑,鎮安茶幾經起起落落,曾有過興盛也有過衰落。今天,在探討鎮安茶走過的那漫長歷史時,我們不能不提起最具代表性的象園茶。

 象園茶,據說是清朝順治元年,象園劉氏家族從安徽遷徙此地時,他們從家鄉帶來的茶種,在這裡開始種植,並逐年發展起來。當時,這裡是一片荒無人煙之地,劉氏家族在象園落地生根,生息繁衍。他們從茶鄉來,又有著豐富的種茶製茶經驗。伴隨著劉氏家族在象園一帶的興旺發達,茶葉猶如星星之火,在象園呈燎原之勢,出現了茶莊園、茶商販、茶地主。歷史上,演繹著許許多多關於茶的故事。

 過去,茶曾作為奢侈品,是身份、等級和地位的象徵。上好的象園茶供達官貴人享用,外地茶商因收到象園「好貨」而欣喜萬分。象園茶也被作為高貴的禮品,送給尊貴的客人。民國時期,當地地主出身的進步青年劉大順,就讀黃埔軍校時,就帶上象園茶,進獻南京政府要員,他們喝了象園茶讚不絕口。劉大順後來在西安警察局時,在父親生日的晚宴上,局長趙壽山前來祝壽,喝了象園茶津津樂道。欣喜之餘,趙壽山親筆為劉父題字送匾,一時在當地傳為佳話。由於戰亂,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象園茶也漸漸跌入低谷。

 2008年,鎮安縣盛華茶葉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建設標準化的茶園基地,培育優質高效有機茶,不斷開發新產品,使象園茶的品質品位再一次大大提升。公司出品的「象園霧芽」成為陝西名牌產品,盛華公司也成為商洛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全省茶葉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作者:余良虎

工作單位:陝西省鎮安縣盛華茶葉公司

(下期將於5月16日刊出,敬請關注!)

相關新聞
美麗陝西 茶故事(第三期) (2013-05-06) (圖)
栗鄉茶韻 (2013-05-06) (圖)
美麗陝西 茶故事(第二期) (2013-04-22) (圖)
陝南茶鄉美名揚 (2013-04-22) (圖)
美麗陜西茶故事(第一期) (2013-04-06) (圖)
讓陝茶飄香海內外 (2013-04-06) (圖)
神農陝西嚐百草 (2013-04-06) (圖)
陝茶擬借港進軍國際市場 (2013-04-06) (圖)
陝茶之美 貴在天然 (2013-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美麗陜西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