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然而實現國家復興,需要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中國夢」被點燃,最終匯聚成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磅礡力量。在過去科技創新風起雲湧的20多年裡,有無數個創新創業者在中關村邁出了追夢的腳步,付出他們的青春、智慧和汗水,創造夢想,改寫命運。也正是中關村這個中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通過自身政策優勢,為無數追夢人搭建起了施展才華的舞台,成為構築「中國夢」的堅實脊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冕、馬琳
多少年來,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有一個「中國夢」,那就是通過努力實現自我的夢想。而在過去20多年,中關村則成了「中國夢」最集中體現的舞台之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在這裡,一個個普通人正通過創新與奮鬥、不懈與堅持,實現著夢想、改變著命運。而他們中間,有的人已經完成了從平凡到超凡的蛻變。
因為夢想 踏上創業之路
因為夢想,當年40歲的中科院計算所磁記錄工程師柳傳志,加入了中科院新成立的「新技術發展公司」。20年後,這家當年以代理IBM電腦為生的公司收購了IBM全球PC業務,崛起為全球第一大電腦公司。
也是因為夢想,1999年,31歲的鄧中翰放棄了在美國創辦的企業回到祖國,創立了一家叫「中星微」的公司。兩年後,中星微「星光一號」研發成功,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如今「中國芯」已佔領了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
還是因為夢想,2010年小米科技公司在創始人雷軍的帶領下,締造了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業奇跡。成立不到三年估值即達到40億美元,成為中國內地繼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網易之後的第五大互聯網公司。2012年,這家年輕企業的營業額就已經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其產品在中國手機市場佔據了較大份額。
人才優勢成為創新創業源動力
「中關村的土地上,充盈著夢想」。而這個時常能夠實現夢想,誕生奇跡的地方,為甚麼會如此受到成功女神的關愛?互動百科創始人潘海東認為,中關村多項優惠政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彙集等,為中關村的創新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庫和適合成長的土壤。
「這也是為甚麼我們研發集團扎根中關村十多年不動地方的原因,我們希望我們的辦公樓是學生、老師們騎著自行車就能夠到達的地方。」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對此深有體會,「企業+高校」的模式非常經典、高效,是最能幫助人才成長、促進科技創新和研發成果轉化的模式。
而中關村在制度建設、投融資、吸引人才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也讓這裡的逐夢者們更容易踏上通向成功的康莊大道。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就曾表示,目前中關村提供創新創業環境的土壤越來越成熟。從這個角度看,他對中關村的發展很有信心。
2011新創企業突破4000家 創業活動迎來新高潮
事實上,中關村人的自信不無原因。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中關村創業活動達到新一輪高潮,當年新創辦企業數量首次突破4,000家。雖然受宏觀經濟影響創業企業人均總收入、利潤率和R&D投入強度有所下降,但是創業企業整體呈現出良好的成長性,特別是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先進製造領域,無論在創業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較大幅度提升。
此外,中關村積極發展成功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大型科技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孵化器建設,推動中關村形成了涵蓋創業教育、交流社區、天使投資、孵化器、創業媒體等多個環節、與硅谷同步發展的創業服務新業態。這也讓人對中關村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充滿信心。而更多個人在中關村這片沃土上實現創業夢想,也必將與現實對接,為實現國家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多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