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民眾在映秀鎮遇難者公墓前祭奠。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國家減災辦副主任、民政部救災司副司長李保俊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近年來災害多發併發,大災突發連發。中國在抗災救災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能力和水平邁上新台階。
各省設救災物資儲備庫
李保俊表示,幾年間,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取得明顯進步,主要體現以下方面:首先是管理體制機制日益健全。二是法規制度體系日臻完善。三是災害救助更加注重需求。四是應急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五是宣傳動員能力明顯提升。六是科技支撐能力大幅提升。
李保俊指出,目前在全國設立了18個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各省和92.7%的地市、80%的縣建立儲備庫點,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儲備、調運、接收、發放、回收相銜接的救災物資調度體系,基本實現了自然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受災民眾得到初步救助,確保了受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
積極運用科技減災救災
李保俊表示,中國高度重視、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減災救災事業,成功發射了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A、B、C星和風雲三號A星、風雲二號E星,初步建立了衛星減災應用業務系統,加強了衛星遙感、無人駕駛飛機、北斗導航定位等高新技術在防災減災救災領域的應用,提高了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和救災應急現場保障能力。
李保俊指出,中國本著開放合作的態度,建立了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減災戰略、人道主義援助事務協調辦公室、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糧食計劃署、糧農組織等機構的緊密型合作夥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