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李克強訪印 龍象共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克強總理15日在北京會見印度青年代表團。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孟慶舒 北京報道) 隨著中國「習李」政治周期的開啟,同為新興的發展中人口大國,中印如何譜寫「龍象共舞」的新圖景,備受國際關注。應印度總理辛格邀請,中國總理李克強將從5月19日啟程正式訪問印度。新總理首次出訪,首站選擇印度,足顯中國新一屆政府對中印關係的高度重視。此間專家分析認為,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印,料給此前剛剛平息的邊境問題上「再保險」,同時通過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以期拓展雙方多領域的經貿合作,亦不排除就中印攜手參與國際治理秩序的改革,提出新的主張。

 據中國外交部介紹,李克強總理訪印期間,將與辛格總理舉行會談,並與印度其他領導人舉行會見,就如何在新時期推動中印全方位合作的發展深入交換意見。中方希望通過此訪進一步鞏固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強雙方相互投資、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推動中印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擴大人文交流、增進相互了解,雙方還將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兩國邊境問題懸而未決

 中印邦交已進入「耳順之年」,但邊境問題卻一直懸而未決。此前中印邊境曾發生「帳篷對峙」,但兩國關係大局未受影響。隨後,印度外長庫爾希德如期訪華。如今李克強訪印,外界紛紛猜測,領土問題是否會有新進展。

 中印雙方在2005年簽署協議,確立了解決邊境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但現在具體框架談判上舉步維艱,雙方如何互諒互讓,立場差距比較大,因而在具體問題上進展不大。

 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傅小強認為,「談是一個大原則,能為互諒互讓創造出一個條件。現在李總理訪印,就是去推動條件的逐步形成。」為了讓邊境問題解決條件逐步成熟,就要推動經貿聯繫,推動人文交流,推動兩國磋商的戰略協作。他認為,不能期望李總理一次訪印,就會立即產生新機制馬上解決問題,相反,迂迴地為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或許更可行。

確立實際控制線是難點

 在中國14個陸上鄰國當中,同中國確立陸上領土邊界的國家已有12個,唯剩印度、不丹兩國,遲遲未同中國就領土問題達成一致。多年來,中印兩國邊境問題談判遲遲難以取得重大突破,原因眾多。

 傅小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印邊界問題難點,就在於實際控制線難以劃定。雖然中印雙方在1993年確認雙方邊界有一條「實際控制線」,並且嚴格尊重和遵守這條「實際控制線」,但此條實際控制線在現實中卻並未完全確立,這也為中印邊境局勢增加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葉海林認為,2005年中印雙方確立了通過政治而非武力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在此基礎上,中印邊界問題所面臨的新課題就是如何確定中印領土實際控線,只有這個環節有結果,後續的劃界、立界樁才有實施的基礎。如果實際控制線不劃定,巡邏線也難以確定,雙方的武裝力量可能會出現面對面的情況,引發對峙緊張局面。

 而確立實際控制線又是邊界問題談判中最卡殼的部分,因為實際控制線的劃定在中印雙方之間都是敏感議題。據葉海林介紹,根據國際慣例,實際控制線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印確立邊界重要參考依據,因此,雙方就實際控制線達成一致的難度也較高。

 傅小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此次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主要是落實新一屆領導班子對中印未來關係發展的構想,給中印在經貿、國際合作方面起推動作用。他認為,此訪不會另起爐灶創立新的談判機制,但是會把現有的維護好。但他同時表示,邊境問題雖不是重點,但確實是敏感點,無法避免。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有給邊境問題上「再保險」的目的,為的就是不讓邊境衝突打亂中印合作的大局。

相關新聞
血案海域中菲重疊 菲無執法權 兩岸有漁權 (圖)
台灣漁船遭槍擊位置及過程示意圖 (圖)
南海進入休漁期 越南反對稱「無效」 (圖)
南海艦隊司令:將加大南海投入
李克強訪印 龍象共舞 (圖)
「世界工廠」「世界辦公室」合作漸頻 (圖)
中印合作促進世界多極化 (圖)
印對藏政策有積極轉向 (圖)
李克強將與四國簽經貿大單 (圖)
印考慮中國感受 退出三國軍演
王歧山約談紀檢高官 落實八項規定
全年消費增速料回落至13%
中央再撥580億支持保障房 (圖)
華減持美債14億 仍為最大債權國
食藥總局嚴管保健品市場 (圖)
丁薛祥任中辦副主任 (圖)
吳政隆任重慶市委秘書長 (圖)
3華女在俄遭謀殺燒屍
中國南方豪雨33死 曝排澇落後 (圖)
粵百年大暴雨 65萬人受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