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人民幣兌美元急升,引致國際熱錢大量流入,中央有關部門為維持金融穩定展開打擊熱錢行動。內地的銀行已停止為小型的進口銅貿易商提供融資,致使規模達數10億美元的銅貿易融資面臨壓力。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上海、浙江、河北及廣東的多家銀行已停止對銅貿易商開立信用證。
加強結售匯頭寸管理
有貿易商表示,建設銀行(0939)及興業銀行都是已經收緊銅貿易貸款的銀行,廣東有銀行要求銅進口商提供買家作為獲得信用證的條件。
有跡象顯示,熱錢流入協助中國人民幣最近幾周頻創新高,為此有關部門要求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由6月1日起,資金流與貨物流嚴重不匹配的進出口企業,將難以取得美元信用證。消息人士稱,有銀行已要求客戶,如果尚未預定即期出貨短期內不要開立信用證;一些銀行則只願意開立三個月的信用證,而信用證通常期為一年。
縮短信用期限增成本
此舉在打擊熱錢的同時也可達到打擊虛增貿易的目的。2011年末以來,中國許多渴望獲得信貸的企業轉向進口銅,因為貿易融資利率要遠低於銀行貸款利息,而且私企很難獲得銀行貸款。一些投資者利用進口銅獲得的貸款來押注人民幣升值,或者投資其他領域獲取更大回報。人民幣升值也使得貿易融資更加有利可圖,因為所需還貸的人民幣金額下降。
把銅用於融資目的的企業,一般會先進口、並在商品還在保稅倉庫時進行倉單交易,或將它作為去外資銀行進行融資的抵押品。而倉單是倉庫收到存貨後給貨主出具的收據。當企業之間反覆出售倉單時,意味著資本流動將遠遠超過實貨價值,導致放大了中國貿易額。
中國今年第一季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擴大至1,020億美元,遠超去年第四季的200億美元,說明資本大舉流入。
收緊銅貿信貸令到部分貿易公司取消進口計劃。報道引述一國際貿易公司的交易員表示,信用證期限縮短增加了買家的融資成本,部分客戶由於無法獲得一年期的信用證,已經取消了現貨銅的進口,不排除未來數月可能出現一些合約出貨違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