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於經濟壓力大,上海女性的晚育、不育意願日益增強,當地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突出。圖為上海某幼兒園裡準備午休的孩子。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沈夢珊 上海報道) 上海市衛計委日前對上海等5城市已婚育齡婦女的調查報告顯示,有近四成女性抗拒生育,其主要原因是經濟、住房壓力。
上海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對此介紹說,當前,上海家庭主要面臨幵三大問題:一是因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壓力導致的生育養育問題;女性的晚育、不育意識增強;二是因少子化和老齡化帶來的家庭養老問題;三是因流動帶來的外來家庭多重發展問題。
幼兒照顧現「隔代化」
就「不想要孩子」的原因而言,除了3.13%是出於健康問題外,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因「經濟、住房問題」(37.5%)、「工作、學習需要」(25.0%)、「為了輕鬆、不想撫育下一代」(15.63%)。而在遲一點要孩子的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因「工作學習的需要」(42.98%)、「想輕鬆一段時間」(21.05%)和「經濟、住房問題」(19.30%)。
而且嬰幼兒照料呈現出的「隔代化」或「親職弱化」傾向,可能導致親子疏離等諸多兒童發展和家庭代際問題。以上海0至6歲早期兒童照料為例,父母承擔32.8%的照料責任,祖輩承擔64.0%,其他約3.2%;而且隨幵兒童年齡的增長,祖輩承擔的照料增加,從1歲以下的55.8%上升到3至6歲的72.9%。
專家倡弘揚「孝」文化
據悉,2012年上海戶籍人口1,426.93萬人,家庭524萬戶,平均每戶2.7人。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並存,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從2005年的266.37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367.32萬人;所佔比重從2005年的19.58%增加到2012年的25.74%。隨幵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養老問題將逐漸由隱性轉為顯性。
對此,專家提出,要積極營造尊敬老年人的社會氛圍,使「老吾老」成為家庭成員的自覺行為,「及人之老」成為政府的責任所在;大力弘揚中國傳統「孝」文化,並應該重視流動人口與上海戶籍人口的文化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