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停靠在北京德勝門附近出租車大排長龍。 網上圖片
——的哥怨苦 市民怨難 企業怨窮
旨在解決打車難和提高「的哥」收入的北京出租車調價聽證會23日舉行。然而,早前公佈的「起步價從10元漲到13元、每公里價格從2元升至2.3元或2.6元」聽證方案,卻引發劣評如潮。面對批評聲浪,出租車公司公開喊冤:「其實我們沒賺那麼多」,有的甚至聲稱,「再這麼下去,公司快關門了……」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劉文
發展了幾十年的北京的士行業,為何到了的哥怨苦、市民怨難、企業怨窮的局面?學界和輿論普遍認為,出租車公司的管理機構龐大,造成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其成本和利潤依然是一本糊塗賬。在調整票價的同時,出租車公司要先「瘦身」,政府也應制定准入、退出和考核制度、增加出租車輛投放等舉措,多管齊下解決「打車難」頑疾。
企業利潤僅3%數據惹質疑
的哥「一睜眼就欠公司幾百元」的抱怨,使得出租車公司成為公眾心中暴利企業的代表,但很多公司的老闆們卻不這麼看。
北京首汽集團副總經理梁海晨日前向媒體曬了公司的賬本:一個月單班車輛稅後利潤在227元,利潤率4.39%;雙班車稅後利潤在560元,利潤率6.80%。整體看,首汽企業平均一輛車能掙到343元,平均利潤率5.5%。
北京市匯友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申則稱,公司有195輛車、300多名司機,為了能有盈餘,公司雙班車的比例不能低於30%,否則將出現虧損。
而近日北京市發改委公佈的聽證會方案也詳細列舉了出租車載客收入的流向,以2012年為例,33%為企業成本費用;2%為企業繳納稅金;3%為企業利潤;40%為燃油消耗和車輛日常維修保養、清洗、車檢等費用;22%為出租車駕駛員淨運營收入。
對這一數據,不少輿論質疑:平均利潤只有3%,數據偏低,真實性成疑。
「利潤3%?存銀行一年利息也比這強。」已經開了十三年出租車的高師傅十分納悶,他對記者說:「這麼低利潤,為什麼這麼多公司還願意幹呢,你以為出租車公司都是活雷鋒嗎?」另一位「老的哥」荊先生也指出:「出租車企業的利潤有的說是3%,有的說是8%,我都不信。舉個例子,如果車的使用權歸司機。雙班司機開,平均每4年能更新一輛車。您說這利潤有多大!」
30司機養1管理員分配不公
對於企業自稱「微利」及列舉的龐大支出,專家普遍認為,隨著北京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社保基數也隨之相應增長,出租車公司掙得確實沒以前多了,但是絕大部分出租車企業的運營成本還是一本糊塗賬;特別是企業成本費用大大高於司機收入,管理人員領取高薪,與勞動強度不匹配,也不公平。
北京市發改委的調查顯示,從全市情況看,出租車公司平均一名管理人員大約對應30輛車,其下屬的統計調查大隊近日還對25個出租車公司的運營情況進行調查後給出報告。但對這份出租車公司運營成本構成報告,即將參加調價聽證會的消費者代表牛志遠提出質疑:出租車司機和管理人員按照34:1的比例計算,出租車公司管理人員每月的費用支出是2萬元,如果屬實,這個費用太高了。
有知情人向本報透露,去年底,在北京市發改委召集的座談會上,有出租車公司經理透露,一個車隊隊長的月薪為8,000元左右。據悉,車隊隊長在出租車公司是最低級別管理人員,但收入遠高於一線的司機。
專家籲曬賬本 釐清收益歸屬
專家指出,部分出租車公司管理機構龐大,造成管理和運營成本奇高。在調整租價的同時,出租車公司自身要先「瘦身」,減少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進而削減「份錢」。然而目前,出租車公司的運營成本細賬一直秘而不宣,企業的每一筆支出流向以及這些支出的意義,對社會公眾以及出租司機來說,是完全不可知的。
知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出租車調價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北京打車難難題,首先要釐清出租車公司、司機和乘客的利益關係。鑒於當前出租車司機反映工資低、出租公司反映利潤薄的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曬賬本。在賬本清晰的情況下,再看該如何漲價,漲價的收益歸誰。他表示,同時,還要看到一些衍生的利益。比如一些出租公司憑著一定份額的「特許經營權」,即可獲取銀行貸款,投到房地產、金融等利潤高的產業,這也是利益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