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深南大道至紅嶺路一段,難覓一座人行天橋。實習記者吳振鵬 攝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的「中國式過馬路」,靠以罰款為主的「中國式處罰」就能根治嗎?記者採訪發現,在一時的集中執法行動下,情況或多或少總有些改觀,但執法成本之高,實難僅靠罰款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城市建設缺乏科學規劃、不夠人性化等問題亟需改變。
如果守規則 幾乎寸步難行
途人劉小姐指出,行人闖紅燈最多的情況,是發生在交通設施設置不合理的地方。「如經常可見一些路口,馬路的距離超過30米,而行人綠燈時間只有十幾秒。尤其是在行人聚集的高峰期,大批人流相向而行的時候,經常會發生碰撞,這樣短促的綠燈時間根本無法讓行人以正常步行速度通過馬路。」王女士表示,明明行人信號燈是綠燈,可是右轉的汽車一輛接著一輛,等到車輛過完了,綠燈也變紅了!「守規則基本就沒辦法成功過馬路。政府與其花那麼大的成本和力氣去罰款,何不把改善交通設施,減少行人『被闖紅燈』的情況。」
天橋少且遠 民眾備受折騰
記者在街頭採訪中發現,有不少市民表示深圳天橋數量太少,例如深南大道,幾公里都難見一座人行天橋。「天橋和路口之間,最近的距離也有200米,想從天橋過馬路,需多走許多路。」李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在華強北附近上班,經常要走好長的路才能過天橋到對面坐車,一旦遇到下班高峰期,根本顧不上走10分鐘到天橋。「在城市道路的立體化發展上,應該為行人建設更多人性化的天橋、地下通道等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