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冷浪漫:你的感性其實很理性
作者:科學松鼠會
出版:積木文化
定價:新台幣320元
在《冷浪漫》於台灣出版以前,我一直不知在內地有「科學松鼠會」這個竄紅的科普粉絲團體,他們不單喜愛科學,還喜歡將各種科學課題以流行文化的感性筆觸寫出來。根據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的說法,稱為「松鼠」是因為他們要像松鼠般「剝開科學的堅果」。怎樣「剝開」呢?靠的是日常生活的筆觸,《冷浪漫》的每篇文章都以我們身邊的事物為題材,背後涉及的科學原理卻絕不簡單。
這些文章一點都不難讀,它們背後的科學原理看來也不甚複雜,但書中文章最耐讀的地方,正是在科學的冷峻外表下潛藏的浪漫的觸覺,就像堅果的硬殼下埋藏著可口的果仁。就此,卷首語〈冷的浪漫和求的姿態〉的作者楊楊就說了幾個八十後理科大學女生的故事,作者在系會活動中邂逅她們時,她們正用彩帶在地上貼著偌大的字母「西格瑪」(Σ),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們以這字母表現出對「求和」的渴望(Σ在數學上表示加數的總和)。姑勿論這是否科學家甚至數理科學生一廂情願的奢望,在一切生活中我們可離不開玄奧的科學甚至數學理論,情愛就是一個例子。
男女關係雖撲朔迷離,最終亦可歸結為獲得好感、匹配與乎、會否劈腿等問題,《冷浪漫》的作者也以科學原理討論這些問題,甚至有點愛情信箱的味道,太老生常談了吧!不過,老生常談也好,背後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像兩性相吸的基因,〈基因決定我愛你〉的作者DNA,就談到實驗室中的雄老鼠,更願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容體」(MHC)不同的雌老鼠交配。又譬如關於「一見鍾情」的愛會否令雙方抱憾,原來背後也有生物學意義。
說回頭來,我們的日常生活,莫不建基於一大堆感官經驗,以及建基於其上的整合和記憶。而感官的形成又和生物學知識,甚至物理、化學原理相涉。科學研究物質的特性、分析實驗的數據,但科學研究沒可能不以人的感官經驗為基礎。對於科學松鼠會來說,除了感官經驗以外,他們還講時尚話題,這樣科學原理就可以令人感覺輕盈,不那麼嚴肅,而是帶有一點時尚浪漫的甜味道。他們為了給這塊果仁添加味道,不惜邀來歌手和行銷專家一起聊科學。正如其中被一位作者訪問的科普作家布賴恩.考克斯(Brian Cox)說,科學不可能不存在於流行文化中,應該邀請科學家、教授、工程師和藝術界人士參與流行文化。比如前面討論的情愛是不管甚麼流行文化都會涉及到的內容。
漸漸地,讀者會發現書中討論的題材原來並不遙遠,它們與我們的感官息息相關,色、香、味一應俱全。
而科學家的實驗和發現更為我們對這紛繁世界的視覺世界錦上添花,也可以把看不見的世界添上色彩,使之變得美麗。如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從太平洋一種發出綠光的水母中提取出令牠們發光的螢光蛋白,拿來為顯微鏡下的細胞或微生物塗上色彩,又發展出不同顏色的螢光蛋白。不過,享受色彩的饗宴,就得付出其他感官較遲鈍作代價,反過來說,上帝也賦予全色盲患者其他更敏銳的感官,例如唸物理的水龍吟告訴我們,當本身也是全色盲的挪威生理學家諾德比(Knut Nordby)來到風光旖旎、島民卻都是全色盲的平格拉普島(Pingelap),就發現島民原來在傍晚時視力特別敏銳,就像他拍攝黑白照片時可以從灰色的世界裡清楚看見一切事物的細節、質感。
我們本來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感官的世界,科學家的其中一項任務是為我們解釋各種感官的作用和起源,對於沉迷色聲香味的我們來說,《冷浪漫》不啻以最通俗的方式提醒我們﹕這些科學家的偉大發現怎樣解釋了我們對自身經驗的疑問。如果每個人都應該認識自己,科學就更義不容辭地必須走進流行文化成為其中一部分,而這就是書中每位作者的宏大願望了。 ■文:彭礪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