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滙豐昨日公布,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跌至49.2,比早前公佈的初值低0.4個百分點,不僅創8個月低位,亦是去年10月以來首次跌穿50。由於滙豐數據與上周內地公布的PMI升至50.8有明顯差距,令官方數據遭受不少質疑。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認為,這是因雙方調查的樣本不同導致,相信內地大中型企業的確有改善,但中小企業仍面臨困境及挑戰。
滙豐公布的5月PMI指數遜於市場預期,且多項分類指數均差強人意。其中新訂單指數為48.7,較4月大跌2.4個百分點,為8個月來首次掉入收縮區間;新出口訂單為48.9,較4月跌0.5個百分點,顯示內需放緩持續。新訂單減庫存衡量的增長動力指數從4月的-1降至5月的-3.2。採購量指數49,為8個月低點。採購庫存指數為48.4,也是連續4個月回落。採購價格以及產出價格指數仍在收縮區間,分別為44及43.3。惟有產成品庫存指數表現較佳,報51.8。
專家:大中企好轉中小企仍困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指出,5月滙豐PMI的終值下調表明,受內需走弱拖累,製造業活動在5月末進一步小幅放緩。他指,鑒於外需仍然疲弱,中央決策層需要提振內需以防止製造業產出的進一步下滑及其對勞動力市場的負面影響,新一屆政府必須在改革與增長之間做微妙的平衡。
由於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官方PMI數據為50.8,是連續第8個月居於榮枯線50以上,與滙豐PMI數據產生了強烈對比,遭受不少質疑。屈宏斌對此解釋稱,滙豐與內地官方PMI差異主要在樣本及季調方法不同,官方樣本超過3,000家,以大中型企業為主,而滙豐僅為430家。官方PMI中生產指數改善最明顯,而更具前瞻性的新訂單指數僅微弱回升,表明生產加快可持續性存疑。
內地製造業企穩仍樂觀
屈宏斌又指出,綜合滙豐及官方PMI來看,關於內地製造業企穩的估計仍較樂觀,相信等到官方公布5月月度經濟數據時,才能得到更明確的答案。但他強調,滙豐PMI以及官方PMI中的小企業指數仍在回落顯示,顯示作為貢獻就業主力的中小企業仍面臨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