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就業困局:內地大學生飯碗何處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內地大學畢業生人數因擴招政策而屢創新高。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內地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早前在北京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在會上強調,國內宏觀就業形勢面臨經濟放緩、總量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矛盾突出三重壓力,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699萬人,比2012年上升19萬人。數量如此之大的畢業生從何而來?就業現狀和面臨的困難何在?政府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大學生怎樣尋求出路?下文將作簡要探討。 ■王子蘄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師、華東師範大學學生事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文匯─華東師大 通識合作項目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歷經60餘年的淬礪,為國家培養大批學界、政界與商界精英,並確立在全國政治學學科中的領先地位。香港《文匯報》與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合作推出通識專欄,從多角度探究中國各方面的內政外交與國際關係的風雲變幻,為本港通識科高中生提供最實用的「現代中國」單元學習材料。

新聞背景:錄取人數每年穩增 素質漸降

 在上世紀90年代尾,在滿足年輕人的升大願望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緩解就業的多重背景下,政府鼓勵大學打開大門,招收更多學生。擴招政策實施至今,招生人數保持穩定增長,年均增幅達14.9%。

 自2002年起的每年7月,對就業市場而言都是一個大考驗:有限的市場需求如何容納龐大數目的待業大學生?而不可忽略的問題是,擴招引致大學畢業生質量逐漸下降。相當多大學畢業生實際上難以滿足市場對他們的素質要求(見表1)。

基礎級:職位供不應求 畢業隨時失業

 受到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的大環境影響,市場對大學畢業生需求不旺盛。自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一直處於緩慢復甦進程。尤其是已發生近5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對內地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內地不但要面對自身內部固有的問題,而且還不可避免地受到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經濟困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擺在大學畢業生面前的,不僅是國內就業市場可提供的職位不多,而且還有來自無法在國際市場順利就業的國外畢業生的競爭。需求不足已令一些專業大學生接近「畢業即失業」,如國際貿易、光電技術等。畢業生數量增多則促使機構不斷提高錄用標準,一些基礎的行政工作也開出「非研究生不用」的學歷要求。

恨去東部省城 嫌棄內陸縣鄉

 經濟後發區的高層次人才缺口較大,但因經濟、社會、文化等整體環境相對落後,畢業生的就業意願不強烈,這具體表現為樂於在東部就業的多過在中西部就業,樂於在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的多過地級以下城市,而縣、鄉則是大多數畢業生最無奈下所作的選擇。

修動畫難搵工 讀幼教較搶手

 有大學生在讀期間已被預簽,而有些在畢業後半年還待業在家。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動畫專業是市場需求較弱的專業,每年都有大比例畢業生無法順利就業。而幼兒教育、世界語等專業,卻因市場需求旺盛或畢業生人數極少,而成為就業市場的「搶手貨」。

進階級:擴招「熱」專業 縮減「冷」科目

 事實上,解決就業問題的措施,應盡力拓展有關渠道。基於「在現有職位中進行就業選擇的合理疏導」及「開創更多可就業職位」的雙重維度,內地政府主要推出兩項措施:

 代償學費 鼓勵基層工作:敦促各地推出並落實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而繼續推行的免費師範生就業政策、大學生服務西部政策等基層就業項目,也是實現大學畢業生回基層就業的有力措施。

 資金支持 激發創業精神:絕大多數大學生缺乏創業激情、創業培育、創業楷模,但政府的相關措施仍難起積極效果,如在最北端的黑龍江省,上年有4,360名畢業生實現自主創業,只佔該省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6%。而天津市近期公布的《天津市「高校科技創新工程」實施意見》,更是大闊步加大對高校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實施意見》不但提到要對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而且准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學籍最多保留兩年),入駐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企業,還可在兩年內免交房屋租金。而對創業有成績的大學生,還可給予一定的學分獎勵,並可享受公共租賃住房政策。

 政府要求高校及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對於就業市場需求不旺的專業,在招生數量上要合理控制。如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將連續3年以上簽約率低的「社會工作、廣告學、材料化學等」18個高校本科專業列入2012年度預警專業名單,將其招生總量減少至上年度的90%。同時,政府也提出「提升就業指導課程質量和諮詢指導水平」的要求,投入一定規模的人力與財力,開展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培訓與研究工作,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職業規劃意識和求職技能。

摘星級:升大即鋪路 全裝備望獲「通行證」

 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許多大學生從進入高校起,便開啟謀求就業之路。因而,對大學生的自我突破進行歸納,必須將視野貫穿其在校至畢業的全個過程。大致來講,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

 積極考證增籌碼:拿甚麼來證明能力優秀?證書,無疑具有強大效力。因而,越來越多大學生積極成為「考證族」。雖然,有些證書並不能讓他們在就業市場上被另眼相看,但給自己多點籌碼,終歸還是好的。

 輔修學位拓知識: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時持有兩個或以上學位。以華東師範大學為例,畢業時有近二分之一人取得雙學士學位。雙學位的修讀,一方面是高校內部或高校間盤活教學資源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大學生提升自我的要求。「不喜歡本來的專業,所以想學一個喜歡的專業,以便找到相關工作」、「多學一個專業,與本專業互相補充,提升就業競爭力」等,這些是大學生被問及為何輔修雙學位時而給出的最多答案。

 提前實習強技能:實習是認知社會的重要步驟,專業相關實習可提高畢業生對未來職業的認知和定位。「缺乏相關實習經歷,難以順利找工」已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看法。因而,很多偏應用性專業的大學生,如公共關係、圖像設計等,大多在大二起就開始實習。但怎樣把握好外出實習增長實際工作能力和在校學習夯實學科基礎的關係,是很多參與實習的大學生難以解決的一道難題。

 廣搭人脈求面試: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許多準畢業生進入臨陣磨槍階段。他們往往以購置一套求職套裝為起點,開始製作簡歷、參加求職技能短訓,不斷投出簡歷,積極參加面試。有人一舉成功,也不乏有畢業生屢面屢敗。於是便靠關係,廣搭人脈,以求面試或直接的入職通行證。

 困局如斯,如何破解?這是擺在轉型期中國社會的一大難題,需要凝聚政府、社會和大學生三者的共同智慧。

 小知識:考證族

 大學生在完成學校所規定的資格考試(如大學英語四級、計算機省地一級)外,還自發地報考各種執業資格認證,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多考一張證書,畢業時就多一張就業通行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內地大學生面臨甚麼就業困局。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舉例分析內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成因。

3. 你認為內地大學生的就業困局應如何破解?試從3個角度加以討論。

4.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大學生就業難反映現今學位貶值」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5. 試舉例評論考證族的利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閔維方、蔣承:《產業與人力資源結構雙調整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一個歷史和比較的視角》,《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年第一期

2. 邱玥:《求解大學生就業三大困惑》,人民網(來源:《光明日報》),2013-04-13,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13/c40531-21122995.html

3. 《內地700萬畢業生 就業形勢嚴峻》,香港《文匯報》,2013-04-14,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14/CH1304140014.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就業困局:內地大學生飯碗何處尋? (2013-06-05) (圖)
表1.大學招生人數保持穩定增長 (2013-06-05) (圖)
概念圖:大學生就業難 (2013-06-05) (圖)
社會忌諱:神州同性難戀 成眷屬不知期 (2013-05-31) (圖)
概念圖:同性戀者 (2013-05-31) (圖)
同步發展:「新四化」 讓城鄉發展更智慧 (2013-05-27) (圖)
概念圖:「新四化」 (2013-05-27) (圖)
概念圖:大部制改革 (2013-05-20) (圖)
現代中國 開往機構改革的列車 大部制有多遠? (2013-05-20) (圖)
內地危管之民間人力篇 (2013-05-08) (圖)
動員困難:國難喚八方 志 願機構獨弱 (2013-05-08) (圖)
概念圖:社會組織人力 (2013-05-08) (圖)
家暴可一可再 死忍傷身傷心 (2013-05-03) (圖)
概念圖:家庭暴力 (2013-05-03) (圖)
大國秩序:中美爭雄 牽一髮動全球 (2013-04-30) (圖)
與時並進:官微知著 網民問切 (2013-04-26) (圖)
概念圖:內地官方微博 (2013-04-26) (圖)
慈善文化:社會組織募捐 雄心壯志 VS 有效管理 (2013-04-24) (圖)
概念圖:內地社會組織 (2013-04-24) (圖)
東西博弈:亞洲崛起是好事 西方排斥非智策 (2013-04-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