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路地觀察:《狂舞派》打破類型禁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9]     我要評論

湯禎兆

 跳舞電影從來不易拍,不是流於墮進青春勵志激情的窠臼,就是淪為展示舞蹈花式的特技場,做得好如CNEX的《街舞狂潮》通常於實感上多添細節,但要令跳舞題材增生眾聲喧嘩的複調,為數實在不多。

 黃修平的《狂舞派》有此能耐,他很清楚跳舞只是電影的素材之一。我不是說所謂太極與舞蹈的Crossover,足以成為另一並行同列的對應元素,而是導演本身自有更多想說的情懷,而跳舞世界不足以把他羈困在內。如果說一般跳舞片的方程式,在於由青春挫折催生磨練以致尋夢不移上,那麼黃修平的定位一定是在青春的誤解。和慣常的濫調不同,導演把尋夢片中來自家庭及社會阻撓因素,基本上掏空抹去——戲中一眾青春舞者,均沒有任何來自家庭及社會的阻力描述,頂多只有一、兩句親戚的冷嘲(阿花),但基本上都是以支持喝彩為本。電影的核心在青春的誤解及自省,於是阿花的跳舞尋夢主線,便與柒良的太極功及Rebecca的o靚模夢得到了平衡的映照。

 我認為黃修平的優勝之處,是把一般跳舞勵志片中黑白分明的二元對立形象,來一次暗地裡的自我消解。堅定尋夢和青春激情,往往在類型設定上,存在一種原教旨主義式的正面光環。但現實中大家心知肚明,尋夢者也是常人,同樣有人性的弱點,而且因認為被忽略反過來呈現出來的自我中心力牆,往往更加牢不可破令人側目,這正是所謂藝術家症候群的主旋律。在《狂舞派》中,黃修平不斷借阿花的角色,來反映出這種由自以為是演化出來的自我封閉,甚至傷害他人也在所不惜的偏執流弊,這正是尋夢片中往往不敢宣之於口的類型禁忌,但能夠走出這一步,人物角色的立體化才得以有展示的契機,簡言之就是成為真正有生命的實體存在。

 此所以柒良在校園被視為異類,正是借BombA成員的口中而發,而阿花也是沿此視點來切入太極及柒良的世界(岔開一筆,金像獎新演員的一票,我鐵定會投飾演柒良的蔡瀚億),其後的轉變正是由誤解催生(因Rebecca嘲笑她的舞姿像蟹),令她產生被誤解後的同理心,才得以放下包袱觀察柒良的世界。

相關新聞
隨想國:預 言 (2013-06-19)
杜亦有道:故意陪跑 (2013-06-19)
天言知玄:苦難的意義 (2013-06-19)
翠袖乾坤:陳豪需要廖碧兒的祝福嗎? (2013-06-19)
琴台客聚:歡樂與憂傷來自淚浸的土地 (2013-06-19)
百家廊:常玉在巴黎街頭 (2013-06-19) (圖)
路地觀察:《狂舞派》打破類型禁忌 (2013-06-19)
百家廊:玫瑰愛情說 (2013-06-18) (圖)
琴台客聚:初識鐵觀音 (2013-06-18) (圖)
翠袖乾坤:打字女神 (2013-06-18)
生活語絲:「慰安婦」 (2013-06-18)
思旋天地:啟德郵輪碼頭 (2013-06-18)
淑梅足跡:關懷自閉孩童 (2013-06-18)
海闊天空:紀州庵文學森林 (2013-06-18)
百家廊:體力勞動的樂趣 (2013-06-17) (圖)
琴台客聚:蔡幸娟開放點唱 (2013-06-17)
翠袖乾坤:被罵的飯發霉了 (2013-06-17)
跳出框框:棄與不棄 (2013-06-17)
杜亦有道:賊佬試沙煲 (2013-06-17)
思旋天地:好運擋不住 (2013-06-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