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蘇慶和剛上任便頻頻落區,圖為他視察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市建局供圖
——蘇慶和稱市建局多「豬頭骨」 最壞打算蝕5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市區重建局新任主席蘇慶和今日履新已屆一周,雖然暫未有滿腹大計,但目標明確—加快市區重建步伐。他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留意到收購計劃常於最後階段因少數人不接受收購而被拖慢,故將與同事展開檢討,研究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先「清場」後談賠償等。市建局最新財務報告顯示,上年度營運盈餘按年勁升70%,但蘇慶和認為,能否賺錢視乎樓市周期,加上重建項目大多是私人發展商不願做的「豬頭骨」,坦言一個項目最壞打算是虧蝕50%。
獲委任市建局主席3年,蘇慶和昨日表示,任期內最大挑戰是如何做快點。他認為,香港現時問題是可發展地皮不足,故期望市建局可做好市區更新的使命。早前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市建局滾存儲備多達262億元,上年度更錄得44億元淨營運盈餘,較前年度26億元大增超過70%,亦是連續第四年賺錢。單是西環「縉城峰」項目,已經帶來超過28億元淨盈餘。他解釋指,「縉城峰」項目盈利較多,是因為該項目於沙士期間進行收購,是「入市」時機好。而由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到市區重建局,已經歷3個樓市周期,認為重建項目並非必定賺錢。
助市區更新 虧本仍會做
蘇慶和續指,市建局項目重建價值大多不高,重建後可增加的樓面面積不多,加上收購及賠償成本亦相當高,成本效益很低,「有高收購價值都不輪到我們做」。不過,他強調,市建局並非只向錢看,即使預料項目會虧本,但如果有助市區更新,仍然會做,「預了會蝕,例如花了10元,但只賣到5元至6元」,具體金額視乎項目規模大小而定。
怕「釘子戶」 將落區檢討
收購重建最怕遇到「釘子戶」,手握被譽為「尚方寶劍」—《土地收回條例》的市建局亦不例外。蘇慶和甫上任,便指「收購最後階段特別慢」。他表明,不應因為1%至5%的人不接受收購便拖慢重建計劃,認為市建局已有多年收購重建經驗,是時候展開檢討,將落區與同事會面。他又計劃召開「腦震盪」會議,研究創新方法解決問題,包括受影響居民先搬離單位、後商討賠償安排。不過,他指「不是錢就可解決問題,有時有其他特別要求」。
「需求主導」重建受歡迎
受財力、物力、人力所限,蘇慶和稱,市建局將專注重建工作。雖然他落區視察期間,發現不少劏房戶不符合公屋編配資格,遇到市建局重建收購,唯有搬到另一個劏房。但被問到市建局會否協助安置,例如提供中轉屋等,他回應指「每個機構有自己的工作範疇」,現時市建局已有多個大項目需要兼顧,包括觀塘市中心、深水埗海壇街/桂林街及北河街,以及衙前圍村重建計劃。而「需求主導」重建模式受歡迎,下月便會展開第三輪申請。另外,上一任主席張震遠曾表示,市建局可於資助房屋供應上有角色,但蘇慶和昨日指,市建局「未有計劃」興建資助房屋,惟未來可能會與房屋協會合作。
研項目加入「港人港地」
為照顧港人住屋需要,政府推出「港人港地」政策。蘇慶和形容,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市建局董事會已通過,將逐個項目考慮是否適合加入「港人港地」條款。而將於本財政年度內招標的觀塘市中心、深水埗海壇街重建計劃會否加入相關條款,則未有定案,但他指市建局會配合政府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