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出「安倍經濟學」刺激經濟,其中最關鍵的措施,要數稱為「第三支箭」的結構改革。不少分析認為,安倍在參院選舉後不再受反對派掣肘,應可大刀闊斧推行改革,但有評論認為,結構改革面對朝野上下巨大阻力,尤其是工會和小型農戶。「箭」雖在弦上,但最終能否射出還是疑問。
放寬中小企貸款 只聞樓梯響
安倍內閣在兩個月前高調公布「第三支箭」後,至今未見實際行動。以企業融資為例,安倍提出取消銀行對小企業東主的個人擔保要求,但至今沒任何動靜,中小企要貸款仍然困難。
日本對解僱長工有嚴格規定,令許多企業傾向聘請短期合約員工,這類員工人數上周突破2,000萬,佔總勞動人口38.2%,顯示勞動市場極不健康。假如政府能放寬僱傭規定,增加勞動市場彈性,在大企業工作的人就有更大機會流向中小企,促進其發展。
合併小農地 自毀票倉
安倍主張削減過度的勞工保障,並增加女性工作機會,為勞動市場注入生力軍。然而要改革行之已久的僱傭規定卻非易事,工會勢力必會反對政府削減離職福利,當中爭議可能需花幾年時間解決。
農業市場改革更棘手,安倍希望將分散的小農地合併,轉租給企業或大農戶管理,提升生產效率。小農戶自然反對,尤其農民向來是自民黨票倉,若農業改革太急進,可能會危及安倍及自民黨的政治前途。 ■《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