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CY指漁業資源管理的重要。圖為他去年競選特首時了解香港漁業情況。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首梁振英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5億元的「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修訂《海鮮選擇指引》,首次將紅衫魚列入「避免食用」的紅色警戒類別。梁振英昨日在網誌撰文,以此說明漁業資源的管理越來越重要。
梁振英昨日在網誌以《個半銀錢一條紅衫魚》為題撰文,提到世界自然基金會早前修訂《海鮮選擇指引》,首次將紅衫魚列入「避免食用」的紅色警戒類別,原因是過度捕撈,令他憶起幼時的「紅衫魚回憶」。
兒時替母買餸必講價
他說:「差不多50年前,我唸小學五六年級,家住西營盤警察宿舍,家中沒有雪櫃,要每天去街市買餸。母親當年忙於穿膠花儲錢買樓,我唸的是下午班,所以每天早上拿著菜籃(第一個菜籃是籐織的,第二個是膠的,算是進步,因為容易清洗),走路十分鐘,一個人去正街和第三街交界的『大街市』買餸。」
梁振英續說:「這大街市有幾層,其中一層專賣水產,我幾乎每天都要買魚,不是紅衫,就是黃花。我經常幫襯的老闆娘,肥肥胖胖,站在魚枱後面,穿著膠圍裙,十分神氣。那些年,一條紅衫魚不過兩元。每次老闆娘秤完後,我就還價,減兩毫子,一元八角減成一元六角,一元六角減成一元四角,老闆娘也不吭聲,就打鱗挖鰓,減兩毫子,收錢成交。」
「魚怎樣拿回家?那時候沒有膠袋,魚枱用舊報紙和水草包紮,我把魚放在菜籃底,不能放在其他東西上面,否則下面的菜、肉會沾染腥味,回家解開水草和報紙,還要清洗黏上的油墨。我家吃的紅衫魚,是先煎香,然後用番茄和薯仔煮,刀花切得深和密,就可以滲入更濃的番茄味。晚飯時間較長,吃完魚後,可以將吃剩的魚頭和魚身放在煲裡,用大滾水沖煮,加白醋和芫荽,就成為簡單的魚湯。」
生之者寡 食之者眾
梁振英坦言,紅衫魚是香港人飯桌上常見的魚類,紅色的100元鈔票被稱為「紅衫魚」,可見其普及程度,現在連紅衫魚也被視為過度捕撈的魚類,說明「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道理。「看來漁業資源的管理確實越來越重要了。」
25日率團訪渝拓「內交」
另外,一直主張做好「內交」的梁振英,上月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曾提到,自己將於今年下半年,率領香港工商界代表團訪問廣西和重慶。據悉,梁振英初定本月25日率團訪問重慶2天,屆時會與當地領導及工商界會面,及參觀當地的工商設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