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 靜
備受海內外矚目的薄熙來案今日在濟南公開開庭審理,將有兩場信息發布會。引人注意的是,自上周末起,負責審理此案的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即對外發佈開庭公告,並專線專人受理媒體及公眾諮詢和旁聽申請,更擬在庭審過程中透過官方微博發佈相關信息。與陳希同、陳良宇等前政治局高官過往庭審相比,薄案審理的公開化和透明度高出外界預期,凸顯了中國政治生態發展的一大進步。
與薄案不同,審理陳希同、陳良宇兩案,官方均未提前宣佈開庭時間,更無公開受理公眾和媒體的諮詢及旁聽申請。1998年7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陳希同案進行了不公開審理,只在7月31日對陳希同進行了公開宣判。資料顯示,陳希同宣判時對約150名公眾公開,包括部分記者和陳的親屬。關於陳案審判的信息來源只有央視當年的「新聞聯播」一個渠道。
十年之後的2008年3月25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案在天津二中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安排在一個僅能容納30多人的法庭上,旁聽席未能坐滿,旁聽者主要來自中紀委、最高檢和最高法,陳妻未被允許旁聽。與處理陳希同案一樣,官方並未提前對外宣佈陳良宇案的開庭時間,媒體關於陳良宇案開庭的報道少之又少,且多為境外媒體「傳陳良宇案本周開庭」之類的「出口轉內銷」消息。陳良宇案的報道,主要集中在4月11日天津二中院對其的公開宣判上,僅有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陳接受宣判的鏡頭。官方對此案的詳情披露則直接延遲到一年以後,2009年天津市高院在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時,才首次披露了審理陳良宇案更為詳細的內情。
因此,在外界看來,內地官方對涉案高官的庭審信息全程高度管控,似乎是中國司法制度的一種慣例。在這一思維定式下,今次薄案開庭前的一系列信息公開透明之舉,無疑令境內外傳媒和公眾充滿驚喜,激發了國人對中國政治開明化的空前熱情。薄案的審理和判決,最終能否經得起民心和歷史考驗,信息公開無疑是一個重要前提。值得肯定的是,薄案開庭前就已在此方面邁出了第一步,人們正拭目以待更大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