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明星教授易中天 疾筆書寫中華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寫史需要勇氣,而寫上下三千多年的中華史,則需要更遠大的目光與氣魄。易中天撰寫中華史的消息,早前在內地掀起熱話,讚賞之聲有之,但隨之而來的更多是質疑。明星教授口氣大,話說完沒多久,首三卷已經面世,而第四卷近日也已經在內地發行。

 從女媧到鄧小平,易中天自信全部三十六卷書可以在五至八年內完成。而熟悉他的人也知道,易中天寫史,絕對不能以一般學者寫書的方式來理解,他的立論方向、表述方法給大眾一個全新審閱歷史的視角,三千七百年的歷史在他筆下彷彿有了新的生命。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攝:彭子文

 女媧是一隻大青蛙。

 翻開第一卷書《祖先》,一下子就被這句話吸引了目光。

 易中天說,寫史並非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引起社會上更多人討論歷史。錢他賺得夠多,但人們對於歷史的討論始終都不夠。而引起討論的前提,必須先吸引大家閱讀歷史書,這就不難理解他為甚麼用這種方式去說故事。

創新的表述方式

 「他們說我寫得像九十後。」易中天笑著說,他本人並不排斥這種說法,反正他就是要用最顯淺易明的方式讓讀者了解歷史。可能一個下午,甚至一個搭飛機的空檔,就可以把三卷書啃完,速食時代裡典型的速食閱讀方式,但他又不客氣地說,書裡該有的註釋一個也不會少,彷彿表明他就是有能耐寫出一部既順應時代潮流又經得起考驗的史書。

 電視上的他說著歷史,現實中的他每天也寫著歷史,但歷史之外的他,還喜歡看武俠、科幻、推理小說,而且著迷的程度超乎想像。傑佛瑞.迪佛的書他每一本都拜讀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他每一本都喜歡,而最近他看島田莊司的《Y之構造》更看到徹夜未眠。

 兩列火車同時開進上野火車站,停下來後相互對著,而兩列車的七號車廂都有一具屍體,屍體「看著」對方,身邊堆滿了波斯菊和桔梗花。經過警方調查後,這列車上的女屍體和那列車上的男屍體竟是情人。男人是中學老師,女人是家長,她的兒子老欺負班上一個男生,男生最後自殺了,而列車員竟然看到這個男生出現在兩列火車上。「你說這小說看不看?害我一夜沒睡,不看完受不了啊,太好看了。」

 「如果你能把一本歷史書寫成這樣,還愁沒有讀者嗎?」這是易中天的追求。偵探小說的故事情節、節奏、懸疑感容易讓人墮入其中,不能自拔地追看,但寫歷史不能編故事,必須符合正史記載。而易中天不斷閱讀經典小說,讀《石猴子》、《野獸花園》,甚至《三體》,都是為了學習各種小說載體的表述方式。怎麼去組織內容、怎麼去說故事,決定了書的吸引力,這也是他經常強調的「創新」。

 「我們要向偵探小說學習、向電視學習,學習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

刻劃小人物

 坊間對易中天的質疑可多了,能否駕馭這麼多史料?能否在五至八年內寫出來?能否如實交代中國的近代史?甚至連銷量也關心。易中天語重心長地說:「千萬不要用任何看待別人的眼光來看我,易中天非同一般,我不按常理出牌的。」他將自己比喻為蜜蜂,蜜蜂採三十六棵樹做出三十六種蜜,牠不需要非採完某一棵樹的蜜才做出蜂蜜來。面對史料也如此,不需要看完所有史書才寫,只需要挑重點看就可以。在他眼中,並非學術性的論文才有價值,他論據充足,能解釋世界三大文明的概況,也可以用古文字和古文物來推敲以德治國是周人的思想。這些顛覆性的想法具啟發性,你可以不認同,但易中天本人對自己的論述很自信,直言大家絕對找不出破綻來。

 「接地氣」可以說是他寫書最明顯的特徵,「歷史上再偉大的人物、再偉大的事件都是我們人類的,而最能打動人的就是人情,只要抓住這個東西,甚麼事都可以迎刃而解。」人們讀歷史,重視的是存在感,讀君王史總覺得與百姓的生活相差甚遠,因而大家才覺得歷史總是離自己很遠。所以易中天也打人情牌,第四卷著重於小人物的刻劃。「一般歷史書不提的,但存在於歷史上的,有些沒姓名,有些有姓名但大家也不知道是誰。」《左傳》裡有一個叫鉏麑的刺客,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力士,晉靈公派他刺殺趙盾。他清晨時潛入趙府,看趙盾如何上朝,旁邊一個侍衛也沒有,他可以輕易完成任務。但鉏麑看了趙盾後肅然起敬,在無人的環境下趙盾依然非常守禮,他心知自己不應該殺他。殺他叫不忠,不殺他就不信,最後鉏麑自殺了。「很感人吧!《左傳》有記載,只是一般人不會注意。」

 易中天寫史有龍應台的味道,他自己也坦承看完龍應台的《大江大海》,覺得從小人物的角度寫史是對的。「一個兵被抓去,糊裡糊塗地到了台灣,這是非常好的題材,這也是西方提倡的一種寫史方法。」喜歡看小人物、喜歡看人情的會很愛他的中華史,但不喜歡的可能就像李敖一樣,以學術論據去反駁他。

多媒體與寫作

 這或許與他明星教授的身份不無關係。電視上多了,曝光率高了,總會引起反彈,人們覺得學者不應該上電視。「公眾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這觀念本身很可笑。你要知道羅素本身也上電視,歐洲很多學者上電視,只不過中國沒有這個傳統,大家就大驚小怪。我恰恰就是要顛覆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我要做給你看。」

 易中天就是要證明自己可以上電視之餘,書也可以寫得很好。對他來說,只專注於寫書太無趣了,游刃於不同的領域才有趣。「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關係,電視會培養你一種對象意識,而這恰恰是很多學者沒有的,大部分學者都自說自話,他不管你聽不聽得懂,也不管你有沒有興趣,他只管自己想說甚麼,而在現代傳媒的時代,這種寫作方式絕對行不通。」

 他形容,在多媒體、互聯網的時代,如果不利用現代傳媒或多媒體,只是死路一條。「電視頻道這麼多,你沒有在第一時間把觀眾打動,觀眾隨時可以利用遙控器轉台。」因而「電視人」要有觀眾意識,既要服務觀眾,又要把資訊傳播出去。

 美國歷史頻道2010年播放《美國:我們的故事》,十二集的紀錄片收視超過大部分虛構類劇集。製作群邀來大批名人點評歷史事件,包括演員、維基百科創始人、新聞節目主持人、歷史學家等。劇集用上大量電影拍攝技巧,畫面十分精緻,內容核心不外乎就是美國精神。「美國人對美國精神的表述都不一樣,但美國精神貫穿全劇,做得非常好看,所以好看與有價值觀並不矛盾,我就用時間來顛覆這個觀念。」

 易中天經常拿馬克思的名言提醒自己:研究的方法不等於表述的方法。在電視上面對觀眾,有助於學者去了解觀眾的想法,找到合適的表述方式去打動觀眾。對於歷史,他說:「任何人都只看見這大千世界的某一面,任何人在認識世界、認識歷史和認識自己上,都是盲人,但不代表認識是沒必要的。盲人摸象,有人摸到鼻子、有人摸到耳朵、有人摸到腿、有人摸到尾巴、有人摸到身子,你加起來就是一隻象。」

 在易中天的文字裡,你摸到了甚麼?

相關新聞
明星教授易中天 疾筆書寫中華史 (2013-08-26) (圖)
書評:折原一的敘述詭計 (2013-08-26) (圖)
書介:建築大轉換 (2013-08-26) (圖)
書介:出租身體的女人 (2013-08-26) (圖)
書介:造日子 (2013-08-26) (圖)
書介:解憂雜貨店 (2013-08-26) (圖)
書介:高智商犯罪 (2013-08-26) (圖)
徵稿啟事 (2013-08-26)
尋找「火鳳凰」的歷史蹤跡 (2013-08-19) (圖)
書評:《枯湖》:田園詩的絕響 (2013-08-19) (圖)
書介:不再為錢煩惱 (2013-08-19) (圖)
書介:倒錯的歸結:上吊島 (2013-08-19) (圖)
書介:阿基里斯之歌 (2013-08-19) (圖)
書介:乖乖小惡魔 (2013-08-19) (圖)
書介:一念,半生 (2013-08-19) (圖)
徵稿啟事 (2013-08-19)
塵封的歷史 激盪的歲月 (2013-08-12) (圖)
書評:《第七天》:文學性與現實性的分裂 (2013-08-12) (圖)
書介:《聖山─干城章加瞭望》 (2013-08-12) (圖)
書介:壹家傻蛋 (2013-08-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