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協基層房屋關注組促請政府增加公屋建屋量至每年3.5萬個。 社協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基層房屋關注組(關注組)去年10月至今年8月,抽樣調查9間籠屋、29間板間房及25間套房共216個住戶,以了解「N無人士」居住情況。結果發現,逾半受訪者有申請公屋,但等候多時仍無法上樓,當中40%已輪候逾3年,近10%更已輪候7年以上,遠超政府「3年上樓」的承諾。社協指,輪候3年以上的申請者中,近半是單身住戶。
籠屋板間房 租貴水電貴
受訪家庭中以低收入人士居多,每月家庭收入中位數為5,000元。雖然未能上公屋,他們仍要面對租金高企壓力。關注組指,部分套房及板間房呎租分別高達67.5元及70.6元,籠屋呎租更高達106.7元,「月租1,600元,只能租住15平方呎的細小籠屋單位,但仍不乏住客租住以上單位」。再者,由於多個單位內並無獨立電錶及水錶,業主會單方面要求租戶繳交比市價更高的水費及電費,「單是租金開支已佔『N無人士』入息27.69%。如果連同水、電費開支一併計算,則佔整體住戶收入30.99%」。
關注組倡訂立加租管制
關注組建議政府增加公屋建屋量至每年3.5萬個,為輪候3年以上租住私樓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並取消非長者單身人士公屋配額及計分制,讓有需要的單身人士盡快上樓。此外,他們促請政府重新訂立租務管制,限制業主加租幅度。另應重新研究,將部分環境較安全的工廈轉為住宅用途的可行性,容許並鼓勵業主改建工廈為「過渡性住房」,為基層人士提供多一批廉價小型出租單位,作為住屋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