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本報記者何凡 攝
——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中國制度書系」專著
「治大國若烹小鮮」。當今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大國間的競爭。中央高層智囊、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其新著《中國集體領導體制》中指出,大國競爭本質上是國家決策機制的競爭,取決於本國決策機制是否比對手更具優勢。而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通過五大機制,有效解決了超級國家機構的協調問題,避免了把國家的前途命運繫於一兩個人身上,具有明顯的制度優勢和政治優勢。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何凡
該書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制度書系」著作之一,是國內外首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甫一上市即登上暢銷榜。胡鞍鋼將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運行機制,概括為集體分工協作機制、集體交接班機制、集體學習機制、集體調研機制和集體決策機制。對於《華爾街日報》稱其為新左派領袖人物,他表示,「我既不是這個派,也不是那個派,我就是實事求是派。」
集體智慧優於個人
胡鞍鋼向記者指出,該書從理論框架上闡述了一個信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即集體的知識、信息、智慧與決策一定優越於個人的。美國總統的個人權力過大、過於集中,一旦決策失誤難以糾正,如發動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奧巴馬在任期間摧毀了700萬個就業崗位。
對於完善中央領導集體工作機制,胡鞍鋼在書中提出13條建議,包括進一步健全決策失誤糾錯改正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黨中央工作規則;定期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民主生活會等。
打破淺層價值觀論戰
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王一程亦表示,該書出版很有現實針對性。「近來輿情顯示,某些勢力已不止是對中國政治制度缺乏信心,每每談到政治就對西方充滿羨慕的問題,而是已發展到凡是對中共領導、對社會主義制度表示肯定、擁護堅持的聲音,他們就不能容忍,就一概群起攻擊、歪曲、侮辱。」
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潘維認為,科學地認識中國,意味著打破淺層價值觀的論戰,走到較深層次。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指出,此著作是把政治學學術理論研究從對「政體」的研究,引向對「國體」的研究,「在公開的政治制度之下,有實際權力結構,二者是有關係的,實際上是不完全一樣的。」房寧希望學界研究共同努力,不停留在憲法、法律等政治制度公開的基礎表層問題,而是切入到國家實際權力結構與運行層面。
解析中國決策模式
據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出版社總編輯賀耀敏介紹,除《中國集體領導體制》外,「中國制度書系」中的《中國式共識型決策》,是國內首部解讀中國政府決策模式的著作,通過梳理、分析內地新醫改政策形成過程,探究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目標治理》一書則選擇新中國成立至今已執行的十一個五年計劃(規劃)為研究對象,提出目標治理理論,用以刻畫這一中國獨特的治理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