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層級來看,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有五級政府,而美國只有三級政府。實際上,在中國能夠到達省級主要負責人的崗位,一般情況下比當上普通的大國總統所作出的努力還要大,從政的經驗還要豐富。」胡鞍鋼指出,中國政治家或領導人的產生,根本不同於西方國家靠所謂「民主選舉」產生的「空降兵」式的領導人。
胡鞍鋼分析說,中國特色的集體交接班機制,以權力風險的分散化和權力交接的制度化為核心,要求黨的幹部一般應走完兩個台階,才有可能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成員。第一個台階是擔任黨的省區市委書記,在治理國家前先接受省級的鍛煉和考驗;第二個台階是擔任黨的領導集體成員的主要助手,也是「集體交接班」的過渡期。
治省積經驗 辨材逾十年
截至去年底,世界上人口上億的國家有11個。若以人口數達6,000萬作為大國標準,則中國至少有8個省份的人口達到6,000萬。「從地域、人口和經濟規模看,中國的某些省份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相當,治理這些省相當於治理一個國家。」胡鞍鋼指出,擔任省區市委書記這一台階,是成為中央領導人所需信息、知識、經驗和能力的「加速積累期」。
在胡鞍鋼看來,省級地方領導崗位是學習國家治理的最好「學府」,也是培養中國政治家最重要的「大學校」。除了外交與國防事務之外,他們的政治能力均可和世界各國政治領導人相競爭,甚至更具競爭力。
胡鞍鋼說,唐代詩人白居易講「辨材須待七年期」,但對選入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家考察不止「七年」。統計發現,本屆政治局常委擔任副省級職務的平均時間為4年,正省級為9.3年,這意味著他們在成為常委前平均有至少13年的地方治理經歷。
集體交接班 先過政治關
而進入中央書記處、中央政治局,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主要助手,分管黨政軍某方面工作,則如同「實習期」和「預備期」,全面接受治黨治國理政之道之術的「強化訓練」。胡鞍鋼認為,此階段還起到集體考察的作用,特別是政治考察,「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為集體選擇、集體交班、集體接班作政治準備。
胡鞍鋼指出,中共的集體交接班要對全黨、全國、全民負責任,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總統制是對利益集團負責。這是在交接班機制問題上中國與西方特別是美國最根本的區別。其關鍵在通過不同的政治台階和政治崗位來「優中選優」,「強中選強」。此制度安排,更使得領導集體更新換代的穩定性、制度性和可預見性大增,有效避免了在黨和國家權力這樣的政治生活重要環節上發生震動、出現「折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