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文解惑:《論語》選讀─君子莫受謬論欺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3]     我要評論

 上篇談到,《論語》首章〈學而〉開宗明義論求學之樂趣,並指出求學旨在通情達理,當一個有道德修養的正人君子。那麼,一位有學識、重道德的君子,到底應具備甚麼條件呢?我們來看看〈雍也〉的一則事例: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 從 之 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譯文 宰我問道:「有仁德的人,就是告訴他:『有人掉進井裡啦。』他會跟著跳下去嗎?」孔子說:「為甚麼會是那樣呢?君子應該趕去井邊,但不應該陷入井中;可能會被欺騙,卻不可能會被愚弄。」

注釋

宰我:宰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時齊國人,擅長言辭,孔門十哲之一。

雖:連詞,表示「縱然」或「即使」的意思。

井有仁:「仁」,假借字,當作「人」。古注多如字訓,謂有仁者墮井,不確。救人與否,與墮井者是否仁者無關。

其:代詞,表示前述的「仁者」。

從:跟隨,指下井。

之:動詞,朝某處走。

也:語氣助詞,表疑問義。

然:句末語氣助詞,表示比擬,猶「……的樣子」之意。

逝:動詞,表示前往。俞樾《群經平議》讀「逝」為「折」,表死亡義,俞氏曰:「君子殺身成仁」,「可得而摧折,然不可以非理陷害之,故可折而不可陷。」所論稍嫌迂曲,僅備一說。

陷:陷入,墮下。一說作「陷害」義,亦通。

欺:詐欺,蒙騙。

罔:誣罔,愚弄。

 有仁德的人,關愛眾生,總不忍他人陷難。那麼,如果他聽到別人說「有人掉入井裡」時,到底會不會跳到井裡救人呢?宰我提出的疑問,其實是在考驗老師,孔子對這個假設很不滿。

合理之事或可欺 荒謬之事不可愚

 孔子認為,君子有仁愛之心,聽說有人墮井,當然應該趕往井邊視察,想辦法救人。不過,君子是有智慧的人,怎麼會糊里糊塗地跳入井中呢?即使井裡有人,要施以援手,也應該在井上想辦法;跳進井中,不但不能成功救人,還反而讓自己也身陷困境,於事無補。因此,宰我的假設,可謂不合常理。

 君子本性善良,可能會遭人用合理的事欺騙,但不可能會被荒謬的事愚弄。以宰我的假設為例,君子因救人心切而被騙往井邊,是仁德的表現,一點也不可笑;但被不合理地騙至跳井救人,弄得自己進退兩難,便相當不智了。由此可見,君子除了要有仁德外,還需兼備智慧,臨危不亂,明辨是非,免遭陷害。

 在〈從政〉篇中,孔子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學習如果不加思考,便會容易迷惘,學無所得;反過來說,整天想東想西,卻不勤於學習,亦只會愈來愈糊塗,難有進步。換言之,讀書應當勤奮,時刻反思,不能只讀死書,不懂消化,也不應賣弄小聰明,投機取巧。

 求學問道,旨為明理,追求的不止生活知識,還有人生智慧。空談仁愛而不知上進,有機會被小人陷害,以不合理的事愚弄,害得自己狼狽不堪,甚至禍及他人,好心做壞事。

 《孟子》有一則故事,類近於上述《論語》「井有仁焉」之喻,下篇再與大家詳談。 ■謝向榮 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系講師

逢星期五見報

相關新聞
中大微型機械「人」 精準送藥療效佳 (圖)
研全智能化 人體自動測癌 (圖)
劉炯天掌鄭大 4方面推發展 (圖)
82%港家長報課外活動 比例亞太第二
BC英升學講座月底開始
城大生批「回宿」欠透明
走進世界名校:劍橋學費貴 獎學金幫到手
體壇盛事:全運會 吶喊中有爭議 (圖)
概念圖:全運會 (圖)
通識教室•英文應試攻略:筆落驚風雨 先要「捉老鼠」 (圖)
銀幕有話兒:過去叫你Bertie 今天稱你國王 (圖)
騎呢遊學團:一盤印度菜 上下「辣」兩次
古文解惑:《論語》選讀─君子莫受謬論欺罔
淺談英語:讚好常常見Like中有深意
陶瓷茶具創作展覽20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