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郭炳江(右)表示,徐家匯項目將是集團未來租金收入增長重點。旁為郭炳聯。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梁悅琴) 受今年4月底實施的一手新例影響,令賣樓速度放緩下,新地(0016)昨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年度業績,撇除投資物業重估後可撥歸公司股東基礎溢利為186億元,按年下跌14%,屬市場預期下限,為自有紀錄以來基礎溢利首次出現倒退。每股基本盈利7.05元,按年跌15.7%,末期息維持每股2.4元。
辣招影響 售樓收益大跌45%
新地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坦言,上年度業績比較差,主要受到一手新例影響,並坦言過去2年買入的土地毛利率會不及早兩年高,年內按所佔權益計算,合約銷售總額329億元,按年下跌14%,其中來自物業銷售的溢利71.9億元,按年大跌45%。他指出,新地的派息比率維持於47%,於本地地產股中屬健康水平。
雖然受「3D」重稅辣招及一手住宅銷售新例影響,年內新地於本港的合約銷售總額220億元,連同內地售樓收入100億元,剛好符合年初集團下調至320億元的銷售目標。其中香港推售的住宅項目包括將軍澳「天晉 Ⅱ」、屯門「瓏門」第一期及元朗Residence譽88。集團亦出售個別投資物業如九龍貿易中心。按所佔總樓面面積計算,集團年內在香港完成的5個項目共190萬方呎,包括82萬方呎的住宅物業,以及81萬方呎的寫字樓物業,兩者出售率均達90%。集團保留屯門商場 VCity及其他零售樓面作為收租用途。
租金收入增 內地續添財源
他續稱,集團在香港的總租金收入升9%至132.89億元,主要是因為續租和新租的租金上升,集團持有2,860萬方呎收租物業,收租物業組合出租率高逾95%。
年內內地物業銷售合約達100億元,比年初預期好。至於內地物業的新租和續租租金繼續上升,而內地新物業帶來的新增收入,將進一步帶動集團穩健的租金收入增長。連同合作項目計算,年內總租金收入上升28%至20.67億元。
本港總土儲達4660萬方呎
截至今年6月底,新地在本港的總土地儲備達4,660萬方呎,其中包括2,869萬方呎已落成投資物業,以及1,800萬方呎發展中物業。此外,按地盤面積計算,集團持有超過2,700萬平方呎農地,大部分位於新界現有或計劃興建的鐵路沿線,並處於更改土地用途的不同階段。
|